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半月暗沙
南沙群岛的一个岛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半月暗沙(中國大陸、香港作半月礁,英語:Half Moon Shoal,菲律賓語:Buhanginan ng Hasa Hasa,直譯:「哈沙哈沙淺灘」,越南語:Bãi Trăng Khuyết/𣺽𣎞缺,直譯:「月缺灘」),是位於南中國海南沙群島東南部的一個環礁,在司令礁東北約64海里(119公里),距離菲律賓巴拉望島約54海里(100公里)。礁盤呈四邊形,長5.5公里,寬約2公里。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越南、菲律賓皆宣稱對半月暗沙擁有主權。
Remove ads
名稱
半月暗沙的英語名稱為「Half Moon Shoal」,源自1776年「海馬號」(Seahorse)船發現此礁,因為呈半月形,向西彎曲,因此命名為「半月淺灘」[1]。
1935年,中華民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審定公布《中國南海各島嶼華英名對照表》,其中「Half Moon Shoal」被翻譯為「半月灘」[2]。1939年,日本佔領南沙群島,把此礁命名爲「花栗礁」,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為止[3]。
1947年10月,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布《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Half Moon Shoal更名爲「半月暗沙」[4]。
1983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地名委員會公布《我國南海諸島部分標準地名》,更名為「半月礁」,旁註當地漁民習用名稱「海公」[5][6]。
菲律賓稱為「哈沙哈沙淺灘」(他加祿語:Buhanginan ng Hasa Hasa),Hasa Hasa為鯖科魚類短體羽鰓鮐(學名:Rastrelliger brachysoma)的他加祿語名稱。越南方面稱為「月缺灘」(越南語:Bãi Trăng Khuyết/𣺽𣎞缺)。
Remove ads
歷史
1776年,「海馬號」(Seahorse)船發現此礁,以環礁的半月形狀命名為「半月淺灘」(Half Moon Shoal)[1]。早期有文獻將半月淺灘和「Viper's Shoal」(蝰蛇號淺灘,即都護暗沙)誤認為是同一個礁體[7],之後才確認兩者為不同的地方[8]。
1986年4月至5月中旬,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長陳清潮曾經帶領對南沙群島海域的第三次綜合考察,從廣東省廣州出發,進行為期33天的多學科綜合考察。經過該考察隊通過衛星定位和測量,發現半月暗沙乃面積約6方公里的礁石,其形狀實非彎月形,而是近似平行四邊形[9]。半月暗沙東南角有一狹窄的潮汐通道,寬150-200公尺,水深13公尺,可以通過300公噸小船。內部潟湖沙質底,平均水深27公尺。為優良錨地。東南角有岩層露出,高於海面3公尺(因而享有領海和毗鄰區)。其東南方附近是進出太平洋和澳大利亞洲的水道,位置十分重要。
1987年,中國南沙綜合科考隊對南沙群島進行綜合調查,曾登陸半月暗沙,並留下了中國石碑和標識物。1995年3月,菲律賓軍隊移除了半月暗沙上的中國石碑和標識物。[10]
2012年7月11日19時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一艘053H1G型導彈護衛艦東莞號(舷號560)在半月暗沙附近海域執行例行巡邏任務時意外擱淺,[11]有外國媒體報道稱擱淺軍艦為560號艦(國外稱之為「江湖V」型),[12]7月15日5時許,護衛艦在救援兵力協助下自主脫淺成功,艦艇艏部輕度受損,人員安全。[13]
2014年5月6日,菲律賓海警在半月暗沙附近海域扣押兩隻漁船,其中一船上有5名菲律賓籍漁夫和約40隻海龜、另一船上有11名中國籍船員和大約500隻海龜,兩船上部分海龜為菲律賓海洋保護法內受保護的物種[14][15],菲方當局在帶漁船抵巴拉望後考慮起訴漁民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16]。
2018年8月29日,菲律賓最大主戰艦艇「皮拉爾號」號護衛艦在南沙半月暗沙擱淺,[17]於9月4日拖離。[18]
2025年6月19日,中國海警局指菲律賓在6月15日至18日組織多艘船隻,在半月暗沙、艦長礁鄰近海域活動,中國海警依法依規處置[19]。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