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華北博物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華北博物院,又名天津英華博物館(Anglo - Chinese School Museum),成立於1904年,由旅津英國倫敦會傳教士赫立德(Samuel Lavington Hart)依託天津法租界新學書院建成,是天津市的第一座近代博物館[1]。華北博物院規模較小,且坐落於法租界新學書院校內,因此可參觀的觀眾較少,社會影響力較小,但以其較早建立和豐富的展品而受旅津外國人的關注[2]。
歷史沿革
1904年,華北博物院由旅津英國倫敦會傳教士赫立德依託新學書院在天津法租界內建立。1905年1月12日,華北博物院舉行開幕式,時任津海關道唐紹儀、英駐華公使等政要出席典禮[3]。
在對外開放的前十個月里,華北博物院共接待參觀觀眾1,623人次,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並成為學校教學的重要演示場所,在清末民初的天津曾轟動一時[4]。
1928年赫立德退休,繼任者欒嘉立(C.H.B.Longman)對藏品保管不善,導致大部分動物標本霉爛,被作為垃圾被處理掉[2]。
1935年,中國博物館協會成立後開始組織搜集全國博物館信息。雖然中國博物館協會1936年出版的《中國博物館一覽》收錄了華北博物院,但在該館在介紹部分已標註「現因經費無著,暫行停辦」,此後亦再無復展[1]。
太平洋戰爭後,於1942年8月30日,天津私立新學中學校長校舍被日軍占領,改為天津市立第三中學及日語專科學校,張元第任校長[3]。他將鯨魚骨骼等送往天津特別市立博物院[3]。
Remove ads
展品

華北博物院所藏物品主要包括天然礦物、地質礦產、南海島民材料、人類學模型、各國文字之聖經版本、王懿榮舊藏甲骨一部分[2]。
博物院內收藏了一架大型的鯨魚骨骼標本,是的標誌性藏品之一[3]。近代金石學家王懿榮曾向華北博物院捐贈一批甲骨碎片,其中25片經考鑑定屬珍品[3]。
除歷史文物外,華北博物院還收藏了種類繁多的動植物標本,涵蓋植物學、昆蟲學、古生物學和礦物學領域,例如各類植物標本、昆蟲標本、化石以及礦石樣本。其中,蝴蝶等昆蟲標本是新學書院教師埃里克·利德爾利用暑期帶領學生到中國南方采捕製作的[3]。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