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斯拉夫情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斯拉夫情結(斯洛維尼亞語,馬其頓語和塞爾維亞 - 克羅埃西亞語:jugonostalgija,југоносталгија)是一種政治和文化現象,大部分存在於前南斯拉夫即今天的波赫、克羅埃西亞、蒙特內哥羅、北馬其頓、塞爾維亞和斯洛維尼亞。它指的是對過去分裂的南斯拉夫的一種情感渴望、對戰爭的悲傷以及再次團結的期望。許多懷念南斯拉夫的人認為巴爾幹半島上不同民族之間的團結、友愛和共存失敗了,而分裂和民族主義獲勝,有些人則認為如果南斯拉夫沒有解體,那麼他們的生活會更好。


南斯拉夫情結的文化和經濟表現形式包括具有南斯拉夫或狄托主義的樂隊、藝術作品、電影、戲劇表演,以及前南斯拉夫主要城市的懷舊之旅。南斯拉夫情結的概念不應與南斯拉夫主義混淆,南斯拉夫主義是南斯拉夫民族統一背後的意識形態。這些概念有一些重疊,但南斯拉夫情結更傾向於懷念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而南斯拉夫主義和南斯拉夫統一(作為泛斯拉夫主義的一個分支)是一種心態,同樣吸引南斯拉夫解體後出生的人,他們認為南斯拉夫統一可能最符合他們的國家利益。
根據2017年蓋洛普的民意調查,81%的塞爾維亞人認為南斯拉夫的解體對塞爾維亞有害,而77%的波赫人、65%的蒙特內哥羅人和61%的馬其頓人也認為南斯拉夫解體對自己國家有害。只有4%的塞爾維亞人認為南斯拉夫的解體對他們的國家有利,而只有6%的波赫人和15%的蒙特內哥羅人對分裂持積極態度。在克羅埃西亞,55%的受訪者認為南斯拉夫解體是對克羅埃西亞有益的,有23%的人認為是有害的。在斯洛維尼亞,41%的人認為解體對斯洛維尼亞是有益的,而45%的人認為這是有害的。支持南斯拉夫解體的人最多的是科索沃,科索沃於2008年宣布獨立,75%的人表示分裂是有益的,只有10%的人對此感到遺憾。[1]
Remove ads
意義
從積極意義上講,南斯拉夫懷情結指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主觀和客觀理想方面的懷舊情感。這些懷舊情感包括經濟、民族團結意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多元文化、國際主義和不結盟、歷史、習俗和傳統,以及更有益的生活方式。然而,這些積極的方面與南斯拉夫解體後,在其他國家中則不在體現,其中許多國家仍然受到南斯拉夫戰爭後果的負擔,包括內戰、社會不穩定、經濟困難、貪污腐敗、收入不平等、犯罪率上升和生活水平下降。這些誕生於南斯拉夫解體後的問題使得許多前南斯拉夫國家的群眾開始懷念南斯拉夫時代。[2]
從消極的意義講,在南斯拉夫解體後,這個詞被解體後新政權的支持者用來將他們的批評者描繪成不合時宜、不切實際、不愛國和潛在的叛徒。特別是在南斯拉夫戰爭期間和之後,一些國家的官員和媒體使用這個形容詞來批評和詆毀某些政治反對者。事實上,「南斯拉夫情結」一詞很可能最初正是為此目的而創造的,在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後不久,在政府控制的媒體中,例如在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情結作為一個出於政治動機的貶義標籤出現。[3]
根據杜布拉芙卡·烏格雷希奇的說法,「南斯拉夫情結」經常被用來批評和詆毀一個人是公敵和叛徒。而杜布拉芙卡·烏格雷希奇本人因為在南斯拉夫內戰時批評分裂主義和戰爭而被輿論攻擊。[4][5]
發展和現狀
在整個1990年代南斯拉夫最初解體之後,蒙特內哥羅和塞爾維亞從1992年至2006年繼續作為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組成國家聯盟,但是被簡稱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直到2006年解體。 南斯拉夫解體後,該地區自認為的南斯拉夫人的人數達到了歷史最低水平。前南斯拉夫的官方語言塞爾維亞 - 克羅埃西亞語不再是任何國家的官方語言。關於該語言的研究和著作很少,也沒有一個標準化的機構。
如今,南斯拉夫情結正在前南斯拉夫國家捲土重來。[6]在弗伊弗迪納的蘇博蒂察,有人人建立了關於狄托主義和南斯拉夫的主題公園。[7]而在克羅埃西亞克拉皮納-扎戈列縣的庫姆羅韋茨(狄托出生地)和狄托的陵墓——花宮,在青年節(狄托生日),許多來自前南斯拉夫國家的群眾長途跋涉來到這裡紀念和懷念前南斯拉夫。[8][9]

在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聯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avez Jugoslavena)於2010年在克羅埃西亞首都札格瑞布成立,該協會旨在團結在克羅埃西亞的南斯拉夫人,不分宗教,性別,政治或其他觀點。其主要目標是在每個南斯拉夫繼承國中正式承認南斯拉夫民族。[10]另一個倡導南斯拉夫主義的組織是在2009年成立的「我們的南斯拉夫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協會(Udruženje「Naša Jugoslavija」),位於普拉,是克羅埃西亞正式註冊的組織。該協會在里耶卡、札格瑞布和普拉等城市擁有很多成員。其主要目的是穩定南斯拉夫繼承國之間的關係。它在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也很活躍,但是,波士尼亞國家當局拒絕將其正式註冊為一個協會。[11][12]蒙特內哥羅最著名的南斯拉夫組織可能是「南斯拉夫總領事館」,總部設在沿海城市蒂瓦特。在2011年人口普查之前,該組織的主席馬爾科·佩爾科維奇(Marko Perković)呼籲蒙特內哥羅的南斯拉夫人在即將舉行的人口普查中宣布他們的南斯拉夫身份。[13]
南斯拉夫情結在移民的前南斯拉夫人中占有一席之地,最突出的是在美國、加拿大和澳洲。他們被描述為「分散在世界各地,沒有家園」或「有朝一日返回家園的希望」。[14]
Remove ads
統一

南斯拉夫統一是指部分前加盟共和國統一的想法。儘管有些人呼籲重組南斯拉夫,但是如今想要重現南斯拉夫這個國家不太可能,因為南斯拉夫解體後,前南斯拉夫國家已經鞏固了其自身的獨立並且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每個前南斯拉夫國家的發展都不大相同,因此統一的願景不太可能實現。[15]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