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校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校場map
Remove ads

南校場,又稱南教場較場,是位於福州府閩縣的一處廣場,靠近於山南麓,歷史上是閩省定期軍事演習檢閱的廣場。

快速預覽 類型, 地點 ...

歷史

此前是一片沼澤地比鄰,蓮藕為多。到唐末五代十國時期,閩太祖王審知以湖為壕,在於山腳下築起一座城牆的,稱「夾城」,形同月芽,所以也稱「月城」。「月城」之南有蓮池、蓮宅、荷宅、半洋等地方。宋代之後,湖塘逐漸淤積成良田。直到明代時,由良田為校場,「其廣四里」,又說「面積在三十畝以上,地極窪下」,供練兵演武之用。因其位置在南門,故此稱之為「南校場」。環場一周達四華里,四面以護城河為界。東西建有轅門,門外立有揚威坊;中央有一座閱武堂,東北隅有旗纛廟,為出征祭旗的場所。清代以後,再建有演武廳、堂室、長廊、亭榭,已經具有一些規模。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福州郡守李拔還特別為其洋洋灑灑地寫了《南教場演武廳銘》,計楷書二百一十九個字,鄭重其事,刻石立碑。歷史上的福州定期軍事演習,都在此地進行。此時總督巡撫將軍以下軍政要人都來參加檢閱[1]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義成功,11月9日福州革命也在於山爆發,原清新軍統制孫道仁、新軍協統許崇智等率領起義軍從南校場蜂湧上山,占據於山制高點,在觀音閣設「前敵總指揮部」,向清將軍衙門開炮。福建同盟會鄭祖蔭等人也率領學生軍、南臺商團從南校場湧向於山增援,推翻了大清在福州的統治。下午,陳金魁王嘉凱等起義軍先鋒隊督押清軍殘兵敗將到南校場,呈繳很多無機柄槍桿和子彈,鐵血十八星旗在南校場上空高高飄揚。民國四年(1915年)省會中等以上學校聯合運動會便在這裡召開。1921年又在這裡召開全省學校聯合運動會。福建督軍李厚基為運動會主任,主持開幕式,制訂會歌曰:

民國十八年(1929年),在位於南校場的北面,修了一座混凝土的牌坊,上書:「福建省立福州公共體育場」,場長為林蔭南。體育場建有400米跑道;跑道內有足球場、籃球場等。在民國二十年(1931年)4月4日的兒童節,在南校場舉辦「兒童運動會」,閩僑胡文虎當場捐資兩萬元建設「兒童遊樂園」及健身房、司令臺等。梁新記公司以15400元承包工程,於12月1日開工。

中華共和國元年(1933年)在南校場成立福建人民政府。因當時南校場已經改為公共體育場。故在11月20日,體育場西端的主席台上面懸掛著「中國全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的橫幅,著名抗日將領蔡廷鍇蔣光鼐黃琪翔李濟深薩鎮冰等主持大會,黃琪翔為總主席,還有來自全國25個省市及華僑代表一百餘人和福建省政府所屬各機關公務員、十九路軍駐福州部隊七十八師官兵、福州各界民眾幾萬人參加大會。大會由黃琪翔宣讀《中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人民權利宣言》,通過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還通過抗日反蔣等政治主張。會後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由梁新記公司承包的工程於該年底竣工。並且新增建兩個籃球場和兩個網球場。然而在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1月,福州公共體育場機關奉令遷往沙縣,福州原址改為「福建省立公共體育場福州分場」。抗戰勝利結束後復原。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