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羌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羌語是一種分部在中國四川省岷江邊由約81,300人使用的漢藏語系羌語支語言。
南羌語方言
南羌語分布在理縣(桃坪等鄉)、汶川縣(龍溪鄉蘿蔔寨、綿虒鎮等地)和茂縣一小部,包含7種方言:大吉山、桃坪、龍溪、綿虒、黑虎、三龍、較場。其間分歧很大以至難以互通。
見於較古材料的南羌語方言名稱包括Lofuchai (Lophuchai, Lopu Chai)、Wagsod (Wa-gsod, Waszu)[3]和「蠻子」。[4]蒲溪鄉南羌語方言由黃成龍詳細記錄。[5]
Liu加上了三龍和較場兩種次方言。[6]
- 南羌語
音系
聲母如下表:[8]
- /χ ʁ/在前元音前實現為軟齶音[x ɣ]。
- /f/和雙唇音[ɸ]是自由變體。
元音如下表:[8]
- /e u/可實現為[ɛ ʉ]。
Remove ads
社會地位
如許多其他的羌語支語言,南羌語正變得瀕危。因為教育系統廣泛使用標準漢語,漢語作為羌族人交流的中介語言,也在教育和電視節目中通用,大多數羌族兒童使用漢語很流利甚至成為單語者,而越來越多的則不會說羌語。[9]
另見
參考
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