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通州直隸州

中國古代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通州直隶州
Remove ads

通州直隸州清朝江蘇省的一個直隸州

Thumb
通州在江蘇省的位置(1820年)

明朝洪武初年,通州隸屬於南直隸揚州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通州升格為通州直隸州,為有別於直隸順天府通州(即日後的通縣),俗稱南通州。南通直隸州下轄如皋縣泰興縣[1]。轄區範圍基本上相當於今日南通市轄境以及隸屬泰州市泰興市。另在鄰近常熟縣長江南岸有飛地——劉海沙(今屬張家港市[2]

雍正年間起,通州直隸州除州城外,分為6[3]:60。境內因臨海,有多處鹽場。雍正十三年(1735年),馬塘場(在如皋市境內)並歸石港場,余中場並歸餘西場。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西亭場並歸金沙場。至此,全境共5鹽場,即呂四、余東、余西、金沙、石港場[1]道光年間,長江南岸的沙洲——劉海沙逐漸成型,通州直隸州鄉紳顧飛熊報領墾殖。因通州州府「量田弓大、賦稅輕」,業戶選擇向通州州府報領。造成常熟縣和通州直隸州之間的矛盾。同治十三年(1874年),經調停,開鑿常通港為界,南屬常熟縣,仍稱常陰沙,北屬通州直隸州,稱劉海沙[2]

光緒元年(1875年),通州直隸州全境分為州城、6、5鹽場,共計105。其中,州城有22里、清干鄉10里、文安鄉11里、狼山鄉12里、永興鄉18里、西成鄉10里、六場鄉並河泊22里。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試行地方自治,根據調查,假定為32區。宣統元年(1909年),假定為40區。同年,以戶口多少,定為二十一區,計劃成3市區10鎮區8鄉區。宣統二年(1910年),市區、鎮區改為,鄉區改為鄉。通州直隸州為13市、8鄉[3]:60。終清一朝,南通直隸州考評:繁,難[1]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後,江蘇獨立。次年1月,江蘇臨時議會議決,江蘇都督府通令頒布《江蘇暫行地方制》條例,各地廢,並。5月,以通州直隸州置南通縣[3]:60

Remove ads

注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