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博多祇園山笠

日本福岡的傳統祭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博多祇園山笠
Remove ads

博多祇園山笠(日語:博多祇園山笠はかたぎおんやまかさ Hakata Gion Yamakasa */?)為日本福岡縣福岡市博多區的一個祭典活動,是博多總鎮守櫛田神社的奉納神事[1]。於每年7月1日至7月15日舉辦,為日本著名的裸祭之一,起源於鎌倉時代,已有超過760年的歷史。博多祇園山笠為日本三大祇園祭之一,為日本國指定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2],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無形文化資產[3][4]

Thumb
博多祇園山笠
Thumb
參與祭典的民眾

各流

山笠所屬的町內組織團體被稱為「流」(ながれ nagare),經歷史演變後,形成七流日語博多七流,分別為大黑流日語大黒流東流日語東流西流日語西流土居流日語土居流惠比須流日語恵比須流千代流日語千代流中洲流日語中洲流[5]。在博多祇園山笠中,各町會依年齡劃分為兒童、年輕人、中年與長輩,並依照體力分擔各自的任務,採用所謂的「年齡階梯制」[6]

例如大黒流是由12個町組成,每個町內包含一般參加者(小學生以下及前任町內幹部(OB))與町內幹部,另有年輕人(中學生以上)、赤手拭(實際執行任務的隊伍)、取締(町內代表責任人)、町總代(町內會長)。此外,依照年齡階梯制所分配的角色,頭上所繫的手拭(手拭いてのごい tenogoi)在顏色與圖樣上也有所區別。[5]

舁手・裝束

Thumb
東流日語東流舁手的「水法被」、「締込」與「舁繩」裝束

「舁」為抬扛之意[2],抬山(扛轎)手被稱為「舁手」(舁き手かきて kakite),實際在抬山時所穿著的法被日語法被即為「水法被」(水法被みずはっぴ mizu happi[7]。參與山笠的舁手會以水法被搭配「締込」(締め込みしめこみ shimekomi,一種類似的服飾)[8]的裝束示人,腳上穿著地下足袋腳絆日語脚絆[9][10]

江戶時代前,舁手僅以一件締込示人。1898年(明治31年),因幾近裸體的裝束遭到質疑而於縣議會提出廢止山笠的議案,但在博多反對勢力的行動下,主張改為穿著水法被,最終令廢止案撤回,自此延續水法被搭配締込的傳統至今。[7]

除水法被外,舁手還會佩戴象徵階級的「手拭」(手拭いてのごい tenogoi[11]、象徵職責的「襷」(ねじねじ nejineji[12],並隨身攜帶「舁繩」(舁き縄かきなわ kakinawa,未使用時夾在締込內)[13]

博多祗園山笠的法被日語法被分為兩種:實際抬山(扛轎)時所穿著的水法被(水法被みずはっぴ mizu happi),以及在山笠期間被視為正式服裝的當番法被(当番法被とうばんはっぴ tōban happi),又稱長法被(長法被ながはっぴ naga happi[10]

Remove ads

舁山笠

Thumb
2025年西流日語西流的舁山笠

「舁山笠」(舁き山笠かきやま kakiyama[14])為祭典中被扛抬奔跑、參與「追山笠」(追い山笠おいやま oiyama[15])的比賽用山笠。[14][16]

構成

Thumb
舁山

山笠的前方(行進方向)稱為「表」(おもて omote),相對的後方稱為「見送」(見送りみおくり miokuri[17]

  • 先走(先走りさきばしり sakibashiri前走り[6]:行進於山笠前方者之總稱[18]。由孩童與年長者組成,包括持有寫著流名或町名杉板(招き板)孩童,以及持有染有流名之旗幟(招き旗)的町總代[18]
  • 前線人員(前さばきまえさばき maesabaki):在山笠前方負責開闢路線與管理團隊的角色[5][18][19],俗稱「憲兵」[19]
  • 舁手(舁き手かきて kakite):一般由26人構成,但在部分將「胡瓜舁」(胡瓜舁きゅうりがき kyūrigaki,山笠兩側)配置為4人的流派中則為28人[18]
    • 舁山笠配置6根舁棒[20],前後端各6名的「棒鼻」、台座前後各 6 名的「台下」、台座兩側 2 或 4 名的「胡瓜舁」組成,共26或28名[18]
    • 山笠周邊另有為順利行進而隨行者,被稱為「台廻」(台廻りだいまわり daimawari,非正式職名)[18]
    • 另有在山笠後方以倒三角隊形推動的稱為「後押」(後押しあとおし atooshi[18]
  • 鼻取(鼻取りはなとり hanatori):掌握四角繩索以操縱方向者[5][18][19]
  • 台上(台上りだいあがり daiagari):站上山笠台座進行指揮者。其人數依行事或範圍而異,通常2至6人,分別在表(前方)及見送(後方)兩側[18]
  • 水擔(水担いみずいない mizu-inai):在山笠後方負責搬運供飲用之水桶[18]
  • 後走(後走りあとばしり atobashiri):隨行於山笠後方的年長者或交替人員[18]

沿途各處備有水,並以柄杓或桶在舁山笠通過之前,從前方朝向山笠與舁手潑灑。此水稱為「勢水」(勢い水きおいみず kioimizu),除了具有淨化山笠與舁手的意義之外,也能幫助冷卻舁手、防止舁山笠乾燥而崩裂等作用。勢水主要由先走中的「水係」或沿道居民負責潑灑。[21]

Remove ads

飾山笠

Thumb
2025年上川端通以《【我推的孩子】》為主題的「走飾山笠」

「飾山笠」(日語:飾り山笠かざりやま kazariyama[22])為祭典中裝飾華麗的山笠,這十餘座巨型飾山笠不會參加實際比賽(追山笠),而是設置在福岡市內各處,供市民與遊客觀賞。[2][22]

舁山笠與飾山笠皆會編上番號。「一番」至「七番」分配給擁有舁山笠的流,設置飾山笠的流也會在其飾山笠上使用相同番號。「八番」由上川端通擔當,上川端通的飾山笠為「走飾山笠」(走る飾り山笠はしるかざりやま hashiru kazariyama[23],會在追山笠時作為最後一座山笠被抬行出場。「九番」以後則分配給僅設置飾山笠的地點,而櫛田神社的飾山笠則為「番外」[23]。除八番上川端通與番外櫛田神社外,番號的分配每年輪替。此外,舁山笠的番號亦直接作為追山笠的出發順序。[24]

飾山笠會分別在「表」(正面)與「見送」(見送り,背面)製作不同題材的人形。表側以武士形象為主,見送側常以童話故事或電視動畫人物為主題。[25]

具體例子包括:動畫《海螺小姐[26]、《麵包超人[27]、《機動戰士鋼彈》(上川端通:2024年〈令和6年〉)[28]、《【我推的孩子】》(上川端通:2025年〈令和7年〉)[29]等;2019年世界盃橄欖球賽(博多車站商店連合會:2019年〈令和元年〉)等紀念性活動,也曾作為題材製作人形。此外,福岡巨蛋的飾山笠慣例會在表側展示福岡軟銀鷹選手的人形,已成為固定特色。[30]

Remove ads

飾山笠設置場所

Thumb
2025年博多Riverain(博多リバレイン)的飾山笠
  • 番外・櫛田神社-山笠結束後至翌年5月持續常設展示,由在電視宣傳上有所貢獻的KBC奉納。[23]
  • 東流-設於吳服町商務中心。[23]
  • 中洲流-中央大通。[23]
  • 八番山笠・上川端通(走飾山笠,走る飾り山笠)-上川端通商店街拱廊南側。[23]
  • 川端中央街-川端中央商店街。[23]
  • 博多Riverain (博多リバレイン)-Riverain。[23]
  • 博多運河城-中央Sun Plaza舞台。[23]
  • 新天町。
  • Solaria-Solaria Plaza內。[23]
  • 博多車站商店連合會-博多車站博多口(JR博多城前)。[23]
  • 渡邊通一丁目-Hotel New Otani Hakata。[23]
  • 福岡巨蛋-MARK IS福岡Momochi內。[23]
  • 天神一丁目-大丸福岡天神店Passage廣場。山笠結束後移至九州國立博物館期間限定展示。[23]
Remove ads

祭禮期間日程

Thumb
祭禮期間的舁手

博多祇園山笠的祭典活動每年自7月1日起至7月15日止,為期15日。期間福岡市內會展示13座裝飾華麗的飾山笠[22][31],並舉行多項傳統儀式與表演活動,包含淨身、巡行與競賽等。

6月下旬

福岡市內各地陸續開始搭建飾山笠,並進行特別神事與山笠的準備作業。[31]

7月1日
  • 飾山笠公開(飾り山笠公開かざりやまこうかい kazariyama kōkai):市內共13座飾山笠正式對外展示,可自由觀賞。[32]
  • 當番町取砂(お汐井とりおしおいとり oshioi-tori):由當年擔任「當番町」(当番町とうばんちょう tōbanchō)的流(隊伍)的舁手(扛轎手)前往箱崎浜進行取砂儀式,作為淨身之用。為的一種。[32]
7月9日
  • 全流取砂(全流お汐井取りぜんながれおしおいとり zennagare oshioi-tori,17:30~):所有流約千人齊聚箱崎浜,舉行大規模的淨身儀式。[31]
7月10日
  • 流舁(流舁きながれがき nagaregaki,16:00~,時間依各流而異):舁山笠首次正式出動,於各自轄區內進行繞行暖身活動。[31][32]
7月11日
  • 朝山(朝山あさやま asayama,5:00~,依各流而異):又稱「祝儀山」,允許兒童或有功長者參與,象徵祝賀之意。[31]
  • 他流舁(他流舁きたながれがき tanagaregaki,15:00~,依各流而異):各流互相前往對方區域進行舁山笠展示,具有交流與致敬的性質。[31]
7月12日
  • 追山笠預演(追い山笠馴らしおいやまならし oiyamanarashi,15:59~):為7月15日正式「追山笠」前的預演練習,除了路線距離較正式追山笠稍短1公里以外,其餘設定均與正式活動相同,實際跑完全程約4公里。[31][33]
7月13日
  • 集團山笠展示(集団山笠見せしゅうだんやまみせ shūdan-yama-mise,15:30~):所有舁山笠隊伍自吳服町十字路口行進至天神市役所前,全長約1.2公里,市長及地方要人會登台觀賞,為觀眾最期待的活動之一。[31]
7月14日
  • 流舁(流舁きながれがき nagaregaki,16:00~,依各流而異):祭典前最後一次流舁,作為隔日追山的調整與總練習。[31]
7月15日
  • 追山笠(追い山笠おいやま oiyama [15],清晨4:59~):祭典高潮,七流(大黒流、東流、西流、土居流、恵比須流、千代流、中洲流)外加1座走飾山笠(上川端通)共8座山笠[34]。隨著大太鼓響起,一號山笠率先衝刺進櫛田神社境內,衝刺距離大約112米,並進行計時,之後奔馳於指定路線,後續其他山笠每隔5分鐘依序出發。[24][31][32][33]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