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印度皇帝(英語:Emperor of India)或印度女皇(英語:Empress of India),是1876年到1947年期間英國君主在英屬印度使用的頭銜。此頭銜在印巴分治時隨英屬印度的終結而終止。享有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頭銜的英國君主共五位,依次是維多利亞女王、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愛德華八世和喬治六世。

Remove ads
印度本土君主的印度皇帝頭銜

統治了幾乎整個印度次大陸的蒙兀兒帝國君主使用「巴底沙」(波斯語:پادشاه)的稱號。此稱號單獨使用,並未限定所屬國家,在波斯語意為「萬王之王」。1857年—1858年印度民族起義中,揭竿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印度士兵於1857年5月占領德里,攻入蒙兀兒帝國皇宮德里紅堡,宣稱已經失勢的蒙兀兒帝國君主巴哈杜爾沙二世為「印度巴底沙」(波斯語:پادشاهي هند,拉丁化:Pādishāh-i Hind),相當於印度皇帝。1857年9月巴哈杜爾沙二世被英國殖民當局逮捕,其蒙兀兒帝國君主和「印度巴底沙」(波斯語:پادشاهي هند,拉丁化:Pādishāh-i Hind)的稱號亦被廢黜,蒙兀兒帝國正式滅亡。1858年10月印度民族起義被英國殖民當局完全鎮壓下去,已被廢黜的巴哈杜爾沙二世則被英國殖民當局流放到緬甸仰光,最終於1862年11月7日去世。
英屬印度皇帝


1858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行政權力被解除,英屬印度成為英國直轄殖民地。1876年身為英國女王的維多利亞又得到「印度女皇」(英語:Empress of India)的頭銜。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其子愛德華七世繼位,這一頭銜相應變為「印度皇帝」(英語:Emperor of India),此後該頭銜在形式上再未變動。

當英王為了印度事務而簽名時,他們會在自己的名字後面簽上大寫字母組合R I(拉丁文Rex Imperator或Regina Imperatrix的縮寫,意為英王兼任的印度皇帝或英國女王兼任的印度女皇)或Ind. Imp.(拉丁文Indiae Imperator或Indiae Imperatrix的縮寫,意為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這種寫法也被用在很多英國硬幣上,比如1948年英王喬治六世發行的硬幣。
當一位男性英國君主擁有「國王—皇帝」(英王兼印度皇帝)的稱號時,他的王后則獲得「王后—皇后」(英國王后兼印度皇后)的稱號。「王后—皇后」和「女王—女皇」(英國女王兼印度女皇)這兩個稱號在形式上是完全一樣的(都是Regina Imperatrix),但前者只是男性英國君主的配偶而已。擁有「Regina Imperatrix」稱號的女性中只有維多利亞女王是「女王—女皇」,其他人都只是「王后—皇后」。
Remove ads
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先後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即印巴分治),英屬印度終結。巴基斯坦和印度獨立之初是與英國結為共主邦聯的自治領,此時英王喬治六世以「印度國王」(英語:King of India)名義統治印度,並先後由印度總督路易斯·蒙巴頓和查克拉瓦爾蒂·拉賈戈巴拉查理代表,直到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止;以「巴基斯坦國王」(英語:King of Pakistan)名義統治巴基斯坦,並由巴基斯坦總督代表,直到其於1952年2月6日去世。隨後繼位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以「巴基斯坦女王」(英語:Queen of Pakistan)名義繼續統治巴基斯坦,並仍由巴基斯坦總督代表,直到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為止。
印度皇帝列表

Remove ads
各項紀錄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