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卵翅蛾科

鳞翅目的一科昆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卵翅蛾科
Remove ads

卵翅蛾科學名Neopseustidae)也稱蛉蛾科新頂蛾科無軛毛頂蛾科,為鱗翅目的一昆蟲。本科是鱗翅目昆蟲較為稀有的類群,全世界僅記錄4屬14種,分布於印度緬甸中國智利阿根廷等地區。

快速預覽 卵翅蛾科, 科學分類 ...
Remove ads

創建

1909年,英國昆蟲學家愛德華·梅里克(E.Meyrick)描述了一種發現於印度卡西丘陵的昆蟲,命名為 Neopseustis calliglauca,創立了新屬蛉蛾屬Neopseustis ),放在小翅蛾科(Micropterygidae)毛頂蛾亞科(Eriocranianae)內。1925年德國昆蟲學家埃里希·馬丁·黑林(Erich Martin Hering)發表了採集自台灣臺灣卵翅蛾Neopseustis meyricki),同時討論了蛉蛾屬,以此建立了「蛉蛾科(卵翅蛾科)」。但是黑林誤認為本科物種沒有翅軛的,而前翅基部臀叉的「兜」是代表另一類的連鎖器。因而本科有「無軛毛頂蛾」、「缺軛蛾」等中文譯名。[1]

形態特徵

本科物種保留有翅軛但無翅韁,排泄腔發育不完全,受精囊管以及腹輸卵管為波曲狀。前胸叉突的側臂細長,從基部向上伸在背面。上齶的收肌與展肌均非常發達。[1]

下屬分類

  • Apoplania Davis, 1975
  • 扇鱗蛾屬/長距蛾屬 Nematocentropus Hwang, 1965
  • 蛉蛾屬/卵翅蛾屬 Neopseustis Meyrick, 1909
  • Synempora Davis and Nielsen, 1980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