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原始突厥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始突厥族
Remove ads

原始突厥族(英語:Proto-Turkic people)為使用原始突厥語的族群,是突厥語民族的共同先祖。最早起源自亞洲東北方,在公元前2,500年開始活動於蒙古高原至今西伯利亞一帶[1]。對於原始突厥族的起源與發展,在學術界仍有許多不同的學說與討論。在考古基因研究中,一般將他們歸屬在古代東北亞人這個血緣群體中[2]

Thumb

其後裔有烏古斯人突厥人等。[來源請求]

歷史

對於原始突厥族的起源,學術界主流學說,分為西伯利亞南部,蒙古高原阿爾泰山一帶與中國東北至西伯利亞北部三個假說。學術界推測在西元前2,500年時,原始突厥族就開始在東亞活動[1]泛歐亞語系假說認為原始通古斯族,原始突厥族與原始蒙古族有共同先祖[3]。共同起源於中國東北地區西遼河流域一帶,以紅山文化為代表,之後分化出包括原始蒙古族與原始突厥族在內的五大族群[4][5][6]

其歷史記載起源自中國《史記》中的丁零呼揭,居住於貝加爾湖南方,與臨近部落堅昆等很早就有通婚。據《周書》,在匈奴帝國之前,原始突厥人曾在匈奴北方建立索國[7]。後共同被併入匈奴帝國之下,與其他草原民族通婚,形成古突厥人希羅多德《歷史》中記載的陶利卡人(Taurica),歷史學者約瑟夫·馮·哈默爾-普爾格斯塔爾(Joseph von Hammer-Purgstall)考證是古突厥的一個分支部落;薩爾馬特人可能是擁有古突厥人血統。

在匈奴帝國統治下,丁零往中亞移動,西方康居以北的部落稱西丁零,在原居地貝加爾湖一帶稱北丁零。在匈奴帝國衰弱時,丁零從匈奴帝國中又獨立出來,形成獨立部落聯盟,在漢帝國的支援下,與匈奴帝國發生長期戰爭,最終使匈奴帝國分裂。

居住在北方的北丁零,後稱敕勒,或鐵勒。臣伏於鮮卑之下,在柔然汗國時代,敕勒諸部中,阿史那部形成的部落聯盟,建立突厥汗國,成為突厥名稱的由來。

Remove ads

參考書目

  • Peter Golde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Turkic Peoples

註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