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去毛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去毛化,又稱非毛化[1],指1976年毛澤東之死後,採用種種方式淡化、清除毛澤東毛澤東思想的影響和崇拜的過程。[2]

歷史演變

在推動改革開放的重要性

1976年毛澤東之死後,中國共產黨高層存在對毛澤東的多種看法。[3]四人幫主張肯定毛澤東及其發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凡是派肯定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但於1977年宣布「歷時十一年的我國第一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以粉碎『四人幫』為標誌,宣告勝利結束了」[4],同時主張「兩個凡是」,延續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而求是派主張否定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並且對毛澤東進行重新評價,結束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而求是派內部又存在對毛澤東功大於過、過大於功、功過相抵等不同評價。1980年,鄧小平定性表示「毛主席功過要七三開」,即七分成就,三分錯誤。[5]同時,鄧小平也批評了對毛澤東的晚年錯誤批評「過分」的傾向,表示不會像赫魯雪夫對待史達林那樣對待毛澤東。[3]

實際上七三開被認為是權宜之計,1985年改革開放取得初步成就時,中共政治局和中共顧問委員會的常委會一共30多人,曾經開過一次由胡耀邦提出、鄧小平等人同意的重要內部會議,主張應該此時再度重新評價毛澤東。鄧小平的意見是此事還要做,但應該要推遲到15年到20年以後再做。對於這個必要之舉,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理論助手林牧說:「要重新評價的意思就是,認為當時中共12屆6中全會對毛澤東的評價對功勞估計得過高,對他的錯誤估計得過低。」[6]他還說,前全國人大委員長萬里也曾經於2005年提出,現在20年的時間已經到了,應該重新評價了吧的動議。據說胡錦濤他們覺得好像時間還不成熟,中央雖然認明到重新評價是遲早的事情,但是現在還不行。[6]

Remove ads

處理不徹底的爭議

學術界評析認為,中國高層進行柔性的「去毛化」十分巧妙,因為激進的「去毛化」會使絕大多數中國人思想發生混亂,從而造成政治不穩,而這也就導致毛澤東崇拜仍然存在於中國民間社會。[7]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毛澤東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逐漸淡化,但每逢重要的毛澤東誕辰紀念日,中共都會有高規格的紀念活動。1993年毛澤東誕辰100周年、2003年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前時,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胡錦濤曾率中共政治局常委到毛主席紀念堂瞻仰毛澤東的遺容。[8]

文革結束後,中國民間社會對「非毛化」「去毛化」「批毛」都有公開或不公開的呼籲,但是中共高層基本上採取避而不談的做法。[9]去毛化的內容主要包括否定毛澤東開辟的中共建政道路、放大「三年困難時期」等歷史事件的影響、以改革開放的成功來否定毛澤東時代等等。[2]劉曉波認為,毛澤東雖然不喜歡儒家、批判孔子,但他對法家的權謀術和厚黑學相當推崇,是中國傳統文化黑暗部分的集大成者,因此去毛化必須批判中國傳統文化。[10]求是雜誌社社長撰文稱「毛澤東儘管犯過嚴重錯誤,包括『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極其嚴重的錯誤,但是他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是巨大的。」[1]

2012年11月4日,中共發布十七屆七中全會公告,沒有提及毛澤東思想,被認為是中共十八大前夕意識形態將發生重大改變的一個新的信號。[11]路透社報道說,中共政治局這不提及毛澤東思想,被一些人認為是發出了改革的信號。[12][13]2013年12月毛澤東120歲冥誕,習近平說:「革命領袖是人不是神。不能因為他們偉大,就把他們像神那樣頂禮膜拜,不容許提出並糾正他們的失誤和錯誤。也不能因為他們有失誤和錯誤就全盤否定,抹殺他們的歷史功績,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淖。」 [5]但2022年,中央研究院院士吳玉山說,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0年統治下,黨國對各種社會控制不斷加強,反而出現了「再毛化」,最大的特徵是集權與擴張。[14][15]

類似詞條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