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雙林寺 (平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双林寺 (平遥)map
Remove ads

37°10′15″N 112°07′30″E

快速預覽 雙林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雙林寺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平遙縣城西南6公里的橋頭村,初名「中都寺」,是一座始建於北魏時期的佛寺。現存建築主要為明清兩代重修。雙林寺內保存有大量彩塑作品,共有10座大殿、約2052尊彩塑像,包括佛、菩薩、羅漢、天王、力士等多種題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東方彩塑藝術長廊」。雙林寺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的一部分,在中國古代宗教、雕塑和建築研究中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1][2]

歷史

雙林寺初名中都寺,建寺年代沒有確切記載。寺內現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記記載:「中都寺重修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年)」。宋代取佛經「雙林入滅」之說,更名雙林寺。遼時又稱清水院。寺後經過重修,目前大部分建築和塑像為明代或清代。

雙林寺占地約15000平方米,坐北朝南,禪院在東,寺院居西,中軸線自南至北依次為堡門、天王殿、釋迦殿、大雄寶殿、娘娘殿,兩側有地藏殿和土地殿、羅漢殿和迦藍殿、鐘樓、鼓樓、千佛殿、菩薩殿、貞義祠。寺內現存彩塑2052尊(完好塑像1566尊),大小各異,藝術價值極高,是元明彩塑的精華。[3]

建築和塑像

雙林寺坐北朝南,寺占地面積約為一萬五千平方米。其沿中軸線坐落著三進院落,寺外圍圍夯土牆(明代所建)。夯土牆上置箭垛。

殿內的彩塑泥土都是使用當地一種粘性很強的紅膠泥土,干後能堅硬如石,經久不裂。泥塑干透後,先用膠礬水刷,干後用雞蛋青加膠水配製大白粉塗刷,用棉花或白布反覆擦抹,直至擦出光澤,最後可進行石色彩畫,所以彩塑身上的衣、裙均色彩艷麗。殿內的塑像無論大小,眼珠都用琉璃燒制,不論你走在哪個方位,他都在看著你;黑暗中好似兩顆眸子真在閃動,令遊客萬般驚訝。正對山門的天王殿檐廊下塑四大金剛,每尊高約三米,成一字排開,這些護法力士的形象雄偉逼真,威武有力。殿內天冠彌勒菩薩結跏居中而坐,帝釋、梵天脅侍左右,南牆倒座四大天王,此牆兩側為八大菩薩。殿中塑像風格都很寫實,造像沿用較早期形象,給人以古樸的感覺。[2]

穿過天王殿,北面為釋迦殿,是主殿之一,殿內釋迦牟尼端坐正中,文殊、普賢二菩薩脅侍左右。殿堂後壁的渡海觀音雕像精妙絕倫,這尊觀音在16羅漢護持下普渡苦海。她安詳地端坐於蓮瓣之上,漂浮於大海波濤之中,飄帶飛舞,身後十六羅漢護駕,各登魚鱉龍鰲,產生以動寓靜、乘浪而行的動感效果。[2]

Remove ads

天王殿

穿過堡門便是雙林寺的第一進院。天王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前廊檐下泥塑四大金剛,每尊約高3米。

天王殿內塑像

Thumb
天王殿彌勒菩薩

天王殿內,彌勒菩薩居中,高2.2米。彌勒左右帝釋天大梵天作為脅侍,高約1.75米。南牆塑有四大天王,北牆兩側為八大菩薩

Thumb
釋迦殿釋迦牟尼佛

釋迦殿

釋迦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釋迦殿內中心塑釋迦佛,左右脅侍文殊普賢菩薩。釋迦佛高約5米,文殊和普賢各高2.05米。殿內壁塑「佛本行故事」,內容為佛傳上所選作的48鋪。48鋪分布於殿內東,北,西三壁。48鋪由東至西,分四層,一至三層,每層高0.93米。48鋪其中塑造人物多達二百多尊,人物高約0.2至0.4米。釋迦殿主尊背壁後為一葉觀音,高3.4米。觀世音菩薩為攝化眾生而自在示現三十三種妙相,第十三種形象即為一葉觀音。觀音四周塑羅漢,護持菩薩,韋馱,騎獸六臂明王五尊。[4][3]

Thumb
千佛殿自在觀音

千佛殿

千佛殿面闊七間。干佛殿內四周為壁塑五百菩薩,高0.69—0.82米。壁塑分為五至六層,菩薩或駕祥雲,或騎異獸,與主像聯繫照應,渾然一體,造型寫實逼真。殿窗台和門兩側還塑有供養人像三十多尊。[4]

Thumb
菩薩殿二十六臂觀音菩薩

菩薩殿

菩薩殿與千佛殿相對,面闊七間25.28米,進深四椽10.01米。殿內主像為二十六臂觀世音,高3.45米。觀音二側有帝釋和梵天二塑像,高1.78米。殿內四周懸塑四百多菩薩,或騎異獸,或踏祥雲。菩薩形象優美,色彩絢麗,生動地描繪了一個理想的菩薩殿堂。千佛和菩薩二殿外檐迴廊保存了少量明代壁畫,為明天順五年(1461年)的作品。壁畫題材為為善財童子五十參圖(《華嚴經·人法界品》中說善財童子為求佛法,參謁五十三位善知識,其中曾謁觀世音菩薩而得到教益)。[4]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雙林寺中最大的建築,為明初重建。殿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六椽。大殿中心塑三身佛:中心為法身佛「毗盧遮那佛」,東側(左側)為報身佛「盧舍那佛」,西側(右側)為應身佛「釋迦牟尼佛」。毗盧遮那佛二側各有一尊脅侍菩薩。三身佛壇前方左右兩側各塑一尊菩薩,左為普賢菩薩,右為文殊菩薩。大雄寶殿塑像風格為金代或明代,清代或民國曾對塑像背光進行了修改,一併重妝了塑像。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