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叢林八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叢林八哥(學名:Acridotheres fuscus),又名林八哥,為椋鳥科八哥屬下的一個種。其分佈不均勻地遍及印度次大陸大部分地區,但在印度的乾旱區域則缺席。其額頭上那撮形成前額冠狀物的羽毛使其易於識別,這一特徵也出現在與其密切相關的爪哇八哥和淡腹八哥身上,這些物種過去曾被視為亞種。根據不同的族群,牠們的眼睛顏色為淡黃或藍色,且橙黃色喙的基部為深色。它還被故意或意外引入到世界其他許多地區,包括斐濟、台灣、安達曼群島以及日本部分地區。該物種還自行擴散到太平洋的一些島嶼。
Remove ads
描述
| |||||||||||||||||||||||||||||||||||||||||||||||||||||||||
與其他形成椋鳥屬Acridotheres的物種之間的關係[4] |
叢林八哥長23-公分(9.1-英寸),具有灰色的羽毛,頭部和翅膀顏色較深。雌雄羽色無法區分。初級飛羽基部的大片白色斑塊在飛行中變得顯眼,尾羽尖端則大面積覆有白色。額頭有一撮羽毛從喙基部生長而出。喙和腿為鮮黃色,並且不像家八哥和岸八哥那樣有裸露的眼周皮膚。成年個體的喙基部為深色,且下喙基部有藍色陰影。印度南部的族群有藍色的虹膜。印度東北部的族群腹部和肛部呈菸灰色。幼鳥顏色較棕,喉部較淺,下側中部也較淺。[5]

叢林八哥的叫聲比家八哥的音調更高。覓食的群體會發出簡短的啁啾聯絡聲。[7][5]
叢林八哥屬於八哥屬系群,據信該系群在上新世晚期和更新世早期分化形成。與椋鳥屬(Sturnus)的椋鳥不同,它們並未發展出包括開喙探查所需的肌肉結構(這需要強大的肌肉來強行打開喙)。[4] 指名族群A. f. fuscus於1827年由約翰·格奧爾格·瓦格勒描述為Pastor fuscus,該族群具有淡奶油色的肛部。這一族群的黃色虹膜分布於布拉馬普特拉河以南,進入緬甸和馬來半島。A. f. fumidus分布於印度東部,主要在布拉馬普特拉河以東的阿薩姆和那加蘭(儘管已知有遷徙現象)。[8] 此亞種於1950年由西德尼·迪倫·里普利描述,當時根據普遍的分類法將其視為八哥的亞種。[9][10] 它的肛部顏色較深,呈菸灰色,且外觀類似於共域的林八哥,但後者顏色較深,且無淺色虹膜。半島印度族群mahrattensis由威廉·亨利·賽克斯於1832年描述,特徵是藍色的虹膜。[11][12] 馬來半島的族群torquatus由威廉·魯克斯頓·戴維森於1892年描述,特徵是白色的喉部以及圍繞頸部延伸的半圍領。[13] 該物種的二倍體染色體數為74(家八哥的染色體數為80)。[14]
Remove ads
分佈與棲地

叢林八哥是熱帶南亞洲的常見留鳥繁殖者,分佈於尼泊爾、孟加拉和印度。亞種fuscus分佈於印度北部,從西部的莫烏恩特阿布至東部的奧里薩邦普里。[15] 它還被引入安達曼群島和斐濟,約於1890年引入,以控制甘蔗中的害蟲。[16] 它們還自行擴散至一些太平洋島嶼,如紐阿福歐島,在那裡它們對本地鳥類物種如吸蜜鸚鵡(Vini)構成威脅,尤其是在爭奪巢穴洞時與之競爭。[17] 在亞洲許多地區,叢林八哥被飼養為寵物,並在台灣等地形成了野生族群。[18] 繁殖族群已經在日本[19]和西薩摩亞建立。[20] 馬來西亞的族群torquatus數量正在下降,可能是因為與爪哇八哥競爭,並與之形成雜交種。[21]
這種常見的雀形目鳥類通常棲息於森林和農田,且經常靠近開闊的水域。繁殖季節後,它們可能會擴散到其分佈範圍以外的地區。[22]
行為與生態

叢林八哥是雜食性,主要以昆蟲、水果和種子為食,主要在地面上覓食,經常與其他八哥物種為伴。它們還會從低矮的灌木如馬纓丹採集漿果,並從大樹上開放的花朵如刺桐中採集花蜜(它們的羽冠也可能作為刷子幫助授粉),以及從引入的樹種如火焰樹(Spathodea campanulata)中收集積水。[23][24] 它們還會棲息在大型食草動物身上,從牠們身體上啄食體外寄生蟲,[25] 並捕捉因植被干擾而飛出的昆蟲。群體有時也會跟隨農民在田地中耕作。它們還會在城市地區的廚房垃圾中覓食。[26] 它們可能會捕捉較大的獵物,如小老鼠來餵養幼鳥。[27] 在斐濟,有人觀察到它們使用馬陸進行蟻浴。[28][29]
繁殖季節在夏季和雨季之前,南印度為2月至5月,北印度為4月至7月。[30] 它們是次級洞穴築巢者,使用樹洞或人造建築,如牆壁、堤岸或距地面2至6米高的房屋築巢。作為次級樹洞築巢者,它們與其他洞穴築巢者競爭。[31] 也曾在馬來西亞觀察到它們使用棕櫚樹葉腋下的空隙築巢。[21] 它們有時會使用蛇蛻皮來鋪墊巢洞的內部。[32] 在喜馬拉雅山麓,它們使用乾燥的松針來鋪墊巢穴。[33] 通常每窩產卵4至6顆,蛋呈松石藍色。雌雄共同參與築巢、孵化和餵養幼鳥的工作。[7]
它們會與其他八哥一起集體棲息,有時在甘蔗田或蘆葦叢中。[7]
已知Haemoproteus物種存在於八哥的血液中,且實驗中發現它們也能感染Plasmodium circumflexum。[34][35] 叢林八哥的其他寄生蟲還包括腸道內的Dorisa aethiopsaris。[36]
參考文獻
- 叢林八哥 Acridotheres fuscus Wagler, 1827. 臺灣物種名錄. 臺灣: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2013-01-24] (中文(臺灣)).
擴展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