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古氣候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古氣候學(英語:palaeoclimatology;美國英語:Paleoclimatology),是研究地球歷史(Earth Time)各時期氣候與建立預測模型的一門學科,屬於地球科學中的地質學領域。古氣候的變遷記錄呈現於地層、樹木年輪、冰芯、鐘乳石和珊瑚等代用指標(proxy)中,尋找適合的指標以便研究二氧化碳、氧氣、溫度的變化是古氣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此外,提供古生物學、環境科學、地質學、大氣科學相關理論的證據,預測地球氣候系統變遷的幅度與邊界,分析各因素的影響效果與範圍也都是重要目的。[1]


地球歷史上著名的氣候事件
- 年輕太陽黯淡佯謬(起始)
- 休倫冰河時期(~24億年前由大氧化事件引起)
- 新元古代晚期雪球地球(~6億5千萬年前,寒武紀大爆發前)
- 早古生代冰河時期(~4億6千萬至4億3千萬年前)
- 石炭紀雨林崩潰事件(~3億年前)
-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2億5千萬年前)
- 多次海洋含氧量降低(主要發生於侏羅紀,白堊紀)
- 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6千6百萬年前)
- 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5千5百萬年前)
- 末次冰盛期(~2萬5千年前)
- 新仙女木期(~1萬3千年前)
- 全新世氣候最適宜期(5千至9千年前)
- 公元536年極端天氣
- 中世紀溫暖時期(公元900至1300年)
- 小冰期(公元1300至1800年)
- 無夏之年(公元1816年)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