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可樂大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可樂大戰(英語:Cola wars)是指可口可樂公司與百事公司兩家軟飲料生產商之間持久的競爭,兩家公司分別開展了針對性營銷活動,以推廣各自公司的產品,尤其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從 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競爭愈演愈烈,演變成為了可樂之戰。[1][2]

歷史
1886年,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藥劑師約翰·彭伯頓研製出了可口可樂的原始配方。1888年,阿薩·坎德勒掌握了配方,並於1896年創立了可口可樂公司。[3][4]兩年後的1898年,在北卡羅來納州新伯爾尼,迦勒·布拉德漢姆將他的「布拉德飲料」(Brad's Drink)更名為「百事可樂」(Pepsi-Cola),並於 1902 年成立了百事可樂公司,從而引發可樂大戰。[5]
兩家公司不斷運用新型的廣告技巧,例如可口可樂首個代言人和1915年的曲線瓶。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因市場不穩定,百事可樂於1923年宣布破產。1931年,百事可樂再次破產,但隨後又恢復元氣,開始以每瓶5美分的低價出售其產品,重新點燃了可樂大戰,並延續至今。[6]在此期間,百事可樂在兩次破產後,曾向可口可樂提出收購要約,但被可口可樂公司拒絕。[7]
參見
- 漢堡大戰
- 咖啡大戰
- 智慧型手機大戰
- 瀏覽器大戰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