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史牆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史牆盤,又稱墻盤,為西周共王時史官牆所作的禮器。據銘文內容,墻是殷朝微子啟的後裔。1976年出土於陝西省扶風縣莊白村一號銅器窖藏,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公布的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之一,現藏扶風周原博物館。
形制
盤為圓形,淺腹,圈足,雙附耳。高16.2厘米,口徑47.3厘米。盤腹飾鳥紋,圈足飾竊曲紋。
銘文

盤內底有銘文18行284字,使用當時標準字體,字形劃一,布局均勻;全文多用四言句式,結構工整,辭藻華美。由於年代久遠,目前學者對一些字句的解讀尚存爭議。
銘文前半部分頌揚文、武、成、康、昭、穆及時王(即共王)諸王的功德,後半部分記述牆所屬的微氏家族六代的事跡,可與文獻記載相印證,為研究西周史的重要史料。
參考資料
- (中文)史墙盘銘文拓片及簡介. 中國硬筆書法在線. [2009-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7).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