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葉秋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葉秋原(1907年—1948年3月2日)原名葉為耽,字秋原以字行。教名方濟各[1],筆名有林竹然、凌黛、李錦軒等。[2]浙江杭州人,中華民國法學家、人類學家、記者[3]

生平

葉為耽1922年時為杭州宗文中學畢業班學生,期間與施蟄存戴望舒張天翼等人交往,並共同組織成立「蘭社」。[4]後赴美國留學,獲社會學碩士學位。1930年代初回國後,在史量才安排下進入申報館資料館工作,並為《前鋒周報》起草了《民族主義文藝運動宣言》。[5]1936年他在《震旦人與周口店文化》一書中曾提出將Sinanthropus pekinensis(即北京人)的中文名改為「震旦人」。此名稱提出後曾在一定範圍內被採用,然終未通行。[4]

吳經熊創辦《天下月刊》後他進入編輯部任編輯,還曾擔任過立法委員。後在吳經熊影響下入天主教,1940年受洗。[1]1948年3月2日逝世,年僅40歲。[6]

著作

  • 葉秋原,藝術之民族性與國際性,聯合書店,1929年
  • 葉秋原,美國生活,世界書局,1929年
  • 葉為耽,震旦人與周口店文化,商務印書館,1936年
  • 葉秋原,朝聖行腳,上智編譯館,1947年
  • 葉秋原譯,帝國主義之政治的解剖,現代書局
  • 葉秋原譯,民族的國際鬥爭

家庭

  • 父:葉希明
  • 堂兄:葉為銘,篆刻家。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