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吉林將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吉林将军
Remove ads

吉林將軍滿語ᡤᡳᡵᡳᠨ ‍ᡳ
ᠵᡳᠶᠠᠩᡤᡳᠶᡡᠨ
穆麟德轉寫girin i jiyanggiyūn),全稱鎮守吉林烏拉等處地方將軍。順治初年,清廷添設寧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元年升為寧古塔將軍,是為吉林將軍的前身,盛京和寧古塔的兩位昂邦章京同為清初鎮守東北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直至將軍移駐吉林烏拉城後始改名吉林將軍。[1]前身寧古塔昂邦章京官階初為正一品,乾隆年間降吉林將軍為從一品武職。

Thumb
吉林將軍轄區(1820年)

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行東北新政,設吉林省,裁撤吉林將軍,改署吉林巡撫。歷史上吉林將軍一職都由清朝宗室旗人擔任。

Thumb
鎮守吉林等處將軍使用的「火票」(公文憑證),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十月初四。

沿革

清軍入關時設盛京昂邦章京鎮守東北, 後因只設盛京昂邦章京一員難以顧及東北的廣大地區, 最早在順治十年(1653年),朝廷始置寧古塔昂邦章京二人。康熙元年(1662年)改寧古塔昂邦章京為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只設一人。康熙十五年(1677年),其治所徙至吉林。吉林烏拉原名「船廠」,以順治十五年(1658年)防俄羅斯造船於此而得名,移駐將軍後始改名吉林烏拉。[1]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式更名為吉林將軍。直到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將軍裁撤。

Remove ads

將軍衙門

吉林將軍除了管理軍政、旗務以外,還兼管地方民政、民刑等事宜。設有印務處,以及戶、兵、刑、工等司屬機構。

轄區

吉林駐防將軍下設寧古塔副都統伯都訥副都統三姓副都統吉林副都統阿勒楚喀副都統、以及非常設的拉林副都統以及琿春副都統。下設協領二十三人、參領一人、佐領百三十七人、防禦八十一人、驍騎校一百四十一人。直至宣統元年(1909年)裁撤駐旗缺改制。咸豐二年(1852年)設水師營總管一人,光緒十四年(1888年)增置一人,宣統二年(1911年)裁撤。

吉林將軍行政區劃圖(1820年)

歷任吉林將軍

乾隆朝

名字 任命時間 卸任時間 卸任原因 備註
寧古塔昂邦章京、寧古塔將軍時期歷任資料空缺,待補
博第 乾隆八年九月 乾隆九年三月 調往西安 滿洲正藍旗
巴靈阿 乾隆九年三月 乾隆十一年八月 內召 滿洲正黃旗
阿蘭泰 乾隆十一年八月 乾隆十三年 調往盛京 蒙古正白旗
索拜 乾隆十三年四月 乾隆十三年閏七月 授直隸提督 滿洲
永興 乾隆十三年閏七月 乾隆十四年十二月 授湖廣提督 宗室
新柱 乾隆十四年十二月 乾隆十五年五月 內召 滿洲鑲黃旗
卓鼐 乾隆十五年五月 乾隆十六年四月 調杭州 滿洲正藍旗
傅森 乾隆十六年四月 乾隆二十年十二月 調鑲白旗蒙古都統 滿洲鑲黃旗
額勒登 乾隆二十年十二月 乾隆二十二年八月 卒於任上 滿洲正紅旗
薩刺善 乾隆二十二年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 革職 滿洲正白旗
恆祿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 乾隆三十四年正月 調盛京 滿洲鑲藍旗
傅良 乾隆三十四年正月 乾隆三十五年四月 調正藍旗漢軍都統 滿洲鑲黃旗
富椿 乾隆三十五年四月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 調杭州 滿洲鑲紅旗
福康安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 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 調盛京 滿洲鑲黃旗
和隆武 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 卒於任上 滿洲正黃旗
永瑋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 同年九月 調盛京 宗室
慶桂 乾隆四十七年九月 乾隆四十九年三月 調福州 宗室
都爾嘉 乾隆四十九年三月 乾隆五十三年十月 調盛京 滿洲正白旗
恆秀 乾隆五十三年十月癸卯 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壬子 遷西安將軍 宗室
琳寧 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壬子 乾隆五十六年九月庚辰 遷盛京將軍 宗室
恆秀 乾隆五十六年九月庚辰再任 乾隆五十九年正月乙卯 宗室
寶琳 乾隆五十九年正月乙卯 乾隆五十九年九月丁酉 滿洲正黃旗
秀林 乾隆五十九年九月丁酉 嘉慶八年五月癸丑 調江寧將軍 滿洲鑲白旗
Remove ads

嘉慶朝

更多資訊 名字, 任命時間 ...

道光、咸豐朝

更多資訊 名字, 任命時間 ...
Remove ads

同治朝

更多資訊 名字, 任命時間 ...

光緒朝

更多資訊 名字, 任命時間 ...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