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名人故里之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名人故里之爭[1][2][3]是在當代,中國各地方對名人故鄉(包括出生地在內)的歸屬進行爭奪的文化現象。各地及地方政府因經濟效益的緣故,對名人故里爭奪愈演愈烈[4][1][3]。
此類爭議所涉及的名人,包括中國傳說時代人物[4]、民間傳說人物、古典小說人物等。正面形象的名人用盡後,負面形象人物的亦有爭奪[2],如山東、安徽等地對西門慶相關資源的開發爭奪[3]。批評者或稱為「文化啃老」[5][6][2][3]。
背景
除了生平不詳的情況外,中國文化傳統中,沒有記載個人出生地的傳統。史書中稱某人為某地人時,「某地」通常指他的郡望、祖籍、籍貫。前兩者大都是追溯遙遠祖先的居住地,後者也並非指向個人的出生地。即使是記載個人生平的家譜[7]、墓誌中,仍以郡望、祖籍,標榜自己為某某人。
東漢興起門閥,故自魏晉以來的社會風氣多推崇郡望。唐代張說為外戚王仁皎所撰神道碑,稱王仁皎為太原祁人。實際上,太原郡祁縣是王仁皎家族——太原王氏的郡望所在。根據他墓葬所在和其女王氏傳記,當屬同州下邽縣人。北宋時,隨著科舉制度日漸成熟,新的士大夫階層形成,而「累世為官」門閥則在晚唐和五代的動亂中消散,對郡望的推崇亦隨之消失。明清時,多以祖籍、籍貫歸屬[7]。清代旗人則以旗籍歸屬。在此情況下,有四地對出身內務府正白旗包衣、《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故里展開其爭奪。四地分別是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遼寧省遼陽市、遼寧省鐵嶺市和江西省南昌縣武陽鎮[1]。
Remove ads
故里之外的爭奪
除了出生地,墓葬等歷史遺蹟亦是爭奪對像[2]。唐代詩人杜甫有八處墓地。明末大順政權建立者李自成下落不明,關於他的最終死亡地點眾說紛紜。至今全國有數座李自成墓。而中國傳說時代的人物,亦有多有墓葬爭議。如傳說時代的君主黃帝、炎帝等。《炎黃春秋》雜誌副總編徐慶全撰寫、與黃帝陵、炎帝陵之爭相關的文章中,推測炎帝故里之爭推進,「儘管故里和陵寢是兩碼事——前者是安葬地,後者是出生地,但相信不久,故里也會變成陵寢,成為越爭論陵寢越多的佐證。 」[8]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