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吡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吡啶由蘇格蘭化學家托馬斯·安德森(Thomas Anderson)於1849年在骨焦油中發現,兩年後,安德森用分餾得到純品。[3]其可燃,安德森以希臘語πῦρ(τὸ、pyr,意為火)命名。[4]吡啶的結構由Wilhelm Körner(於1869年)和詹姆斯·杜瓦(James Dewar,於1871年)分別獨立確定。[5]
Remove ads
結構與性質
吡啶結構是一粒氮原子取代了苯的一粒碳原子形成的化合物,是苯的等電子體。氮原子5粒電子中,1粒用來與其它碳原子形成大π鍵,因此吡啶仍有芳香性;氮原子又有負誘導效應,吡啶π電子云不均勻分布,其共振能小於苯(吡啶為117kJ·mol−1,苯為150kJ·mol−1)。[6]氮的誘導效應還反映在碳-氮鍵長(137 pm)小於苯環碳-碳鍵長,吡啶環的碳-碳鍵長與苯環相同(139 pm)。[7]吡啶氮的鄰、間或對位碳原子再以氮取代生成化學式為C4H4N2的化合物依次為噠嗪,嘧啶,吡嗪。
吡啶在常溫是無色液體,有刺激魚腥味,熔點-41.6℃,沸點115.2℃,密度0.9819g/cm3。可與水、乙醚和乙醇等任意比例混合。[1]其本身也可作溶劑,可溶解各種有極性或無極性的化合物,甚至是無機鹽。其溶解性與其他有機化合物有所不同的是:吡啶環上被取代的羥基越多,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反而下降。
吡啶是典型的雜環芳香化合物。吡啶氮的電負度高,比苯環缺電子,難起親電取代反應,其在鄰位起親電取代反應,與硝基苯類似。相反,吡啶能與強鹼起親核取代反應,例如齊齊巴賓反應。
吡啶能催化加氫,蘭尼鎳催化生成六氫吡啶(哌啶)。[8]反應熱為-193.8 kJ·mol−1,[9]釋放熱量略小於苯催化加氫(205.3 kJ·mol−1)。鈉與乙醇也可還原它為六氫吡啶。[10]
氮的孤對電子有叔胺性質,如吡啶有鹼性,也是良好配體(作配體時記作py)。[11] 其共軛酸吡啶合氫離子的pKa為5.30。吡啶能與活潑鹵代烴形成季銨鹽;過氧化物氧化成N-氧化物。[12]
吡啶能起一系列自由基反應而二聚,用不同引發劑反應有選擇性,如用鈉得4,4'-聯吡啶,蘭尼鎳得2,2'-聯吡啶,[13][14]後者是化學工業中的重要的前體試劑。
來源
吡啶可從天然煤焦油中獲得,但煤焦油中只含約0.1%吡啶,需通過多級分餾,效率低下。[15]目前吡啶主要通過各種途徑化學合成,例如乙醛和氨通過齊齊巴賓吡啶合成;醛、β-酮酯和和含氮化合物之間的漢奇吡啶合成。
齊齊巴賓合成首次發表於1924年,該方法至今仍用於吡啶的工業生產[16] 。反應需要高溫(400-450 °C),以及過渡金屬催化劑。


傳統的齊齊巴賓反應製備非取代吡啶產量很低(約20%),且有大量副產物,未改進的版本現已很少使用[17]。
在實驗室中,吡啶能夠直接購買,或使用菸鹼酸在銅基催化劑下於300℃以上脫羧製備。
Ciamician-Dennstedt重排反應是吡咯或吲哚在強鹼性條件下與鹵仿(haloform)反應生成3-鹵素-吡啶或3-鹵素-喹啉的反應,最早由賈科莫·恰米奇安在1881年發現。[18]有時也被稱為「反常」瑞穆爾-悌曼反應。

鹵仿在強鹼性條件下發生ɑ-消除反應得到卡賓,然後卡賓插入到吡咯富電子的π鍵上,最後擴環生成3-鹵素-吡啶。


應用
除作溶劑外,吡啶在工業上還可用作變性劑、助染劑,以及合成一系列產品的起始物,包括藥品、消毒劑、染料、食品調味料、粘合劑、炸藥等等。
毒性
吡啶有毒,通過吸入、攝取或皮膚接觸進入體內。[19]吡啶中毒急性的影響包括頭暈,頭痛,缺乏協調,噁心,流涎,食欲不振,可能發展成腹痛,肺淤血,神志不清。[20]人體的最低致死量(LDLO)為500 mg/kg。口服半數致死量(LD50)為891 mg/kg。高劑量的吡啶具有麻醉作用,其蒸氣濃度超過3600 ppm將對健康構成威脅。[21]吡啶也可能有輕微的神經毒性,遺傳毒性和誘導染色體斷裂的影響。[22]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