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周吉 (音樂家)
中国音乐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周吉(1943年1月7日—2008年5月5日),男,江蘇宜興人,中國音樂學家、作曲家,在新疆從事藝術工作40餘年,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新疆藝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十二木卡姆等新疆各民族傳統音樂。[1][2]
生平
由於父親為中學音樂教師,1943年生於宜興的周吉在少年時期便開始吹笛子、拉京胡[3]。1956年,周吉隨母親移居上海,先後考入上海市南市區學生藝術團和上海市學生藝術團,此後曾在一次聯歡會上用嗩吶吹奏改編自十二木卡姆的《打鼓舞曲》[4]。
1959年高中畢業時,周吉因家庭出身原因未能就讀大學,但與此同時,新疆話劇團到上海招募演奏員,準備排演王洛賓等人創作的音樂劇《步步跟著毛主席》[3],不滿17歲的周吉被該團編導室主任王華軼選中,1959年11月7日到達新疆。1963年,新疆歌舞話劇院成立,劇院下屬歌舞團、話劇一團(即後來的歌劇團)和話劇二團,周吉被分配到歌舞團[5],唯因當時新疆歌舞團已有竹笛演奏員,周吉被安排學習長號演奏。此後由於團內缺少手鼓演奏員,周吉又開始學習手鼓,此後因歌舞團工作需要,周吉先後學習了熱瓦甫、都塔爾、冬不拉等少數民族樂器,並很快學會了維吾爾語,還學習了作曲理論知識[4]。
1965年,新疆歌舞話劇院排演民族歌舞《人民公社好》,周吉參與了其中部分樂曲的總譜編配[3]。1970年,時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賽福鼎·艾則孜根據總理周恩來指示,決定將京劇《紅燈記》移植為維吾爾歌劇,明確批示主要人物的唱腔要以十二木卡姆為素材創作改編,周吉隨後自薦加入維吾爾歌劇《紅燈記》創作組,成為其中唯一的漢族主創人員[3]。這部以《木夏烏萊克木卡姆》、《拉克木卡姆》、《且比亞特木卡姆》為素材的維吾爾歌劇版《紅燈記》最終於1975年完成創作並首演。1973年,周吉譜寫的歌曲《天山青松根連根》亦盛極一時。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新疆歌舞話劇院撤銷建制,周吉回到新疆歌劇團[5],1979年至1981年被派到上海音樂學院進修,跟隨陳鋼學習作曲,跟隨黃曉同學習指揮,也曾應邀為上音聲樂系教師主講六個單元的新疆民歌[6],並與金復載合作為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木偶動畫《阿凡提的故事》配樂。
1985年,新疆藝術研究所在歌舞團創研室的基礎上成立,周吉隨即被調往該所[7],1990年擔任其副所長。1987年,周吉與維吾爾族音樂家買提肉孜·吐爾遜合作,開始著手對十二木卡姆進行記譜[7][8]。在持續數十年、遍布全疆各地的田野調查中,周吉被新疆各族民眾稱為「居馬洪」(意即主麻日,伊斯蘭教在星期五的正式禮拜)[9][10]。2005年11月25日,在周吉等人的奔走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入選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
2008年5月5日凌晨,準備去重慶參加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會議的周吉因心臟病突發[3](一說急性腦溢血)在北京逝世,享年65歲[9]。5月7日,周吉的追悼會在北京市八寶山殯儀館蘭廳舉行,骨灰於5月8日被接回烏魯木齊。5月11日,周吉追思會在新疆藝術劇院舉行,儀式上按照周吉「用什麼來送我?就用木卡姆吧」的遺願,全程播放木卡姆樂曲[11]。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