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哀樂 (中國大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哀樂》是中國大陸一首於20世紀四五十年代創作的葬禮音樂。
來歷
一般認為,《哀樂》是總政軍樂團首任團長羅浪根據北方一首民間吹打樂曲改編而成的。這首《哀樂》源自流傳於華北地區的一支民間嗩吶曲,羅浪與另外兩人於1945年在晉察冀根據地從一位民間藝人處採得。1945年9月,晉察冀軍區擬在張家口東山坡舉行紀念抗戰勝利大會,同時祭奠抗戰死難烈士,羅浪執筆改編嗩吶曲,並指揮樂隊在祭奠儀式上演奏。1949年9月30日,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禮上,《哀樂》首次用於國家典禮儀式上。並於1953年3月5日史達林逝世時,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首次完整地將《哀樂》向全國播放[1][2][3][4]。
使用
《哀樂》為現今中國大陸官方和民間葬禮上通用的哀樂,在清明節、中元節等日子祭奠逝者時也有人播放,以表哀思。
中國大陸部分黨和國家領導人逝世時,電台及電視台也會在訃告之前、之後播放《哀樂》[5][6]。且哀樂的時長亦有區別,有的用時1分鐘(如鄧小平、江澤民去世時),有的用時3分鐘。時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逝世時,最初播放的《哀樂》為6分鐘,後由於姚文元干涉,縮減為3分35秒,由此引發九九事故[7]。另外,中國中央電視台在報道領導人治喪活動時,也會以《哀樂》為背景音樂[8][9][10][11]。
根據中國大陸音樂著作權使用相關規定,各殯儀館使用《哀樂》應支付每次一元的版權費,中國大陸也曾出現《哀樂》收費相關傳言,但羅浪本人生前曾表示拒收版權費,並稱:「《哀樂》是土生土長的民間音樂,誰也不能把名字掛在這樣的作品上。我用不著收什麼音樂使用費[1]。」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