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哲學、政治學及經濟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哲學、政治學及經濟學(英語: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縮寫:PPE)是一個受歡迎的跨學科本科和研究學位,課程內容由三個學科組成。該專業被譽為「人文學科塔尖的皇冠」,最頂級的人文學科專業之一。

第一個提供PPE學位的高等院校是牛津大學。1980年代,約克大學根據牛津的模式創立了自己的PPE學位;隨後,華威大學、曼徹斯特大學以及其他英國大學也爭相仿效。英國廣播公司稱這個學位「支配著英國的大眾生活」("dominate[s] public life") [1]目前,世界上許多知名的大學也提供此課程。
歷史
PPE學位1920年代創立於牛津大學,[2]角色是作為一個西洋古典學的現代替代方案(因為當時人們認為哲學以及古代史課程已經不再適合那些將進入公共服務的學生)。它最初被稱為現代經學(英語:Modern Greats)。[1][3]克里斯多福·史特里指出本課程的出現是導致古典主義學習衰落的其中一個原因,因為古典主義者的政治生涯開始被現代經學的學習者取代。[4]
Dario Castiglione and Iain Hampsher-Monk更形容課程是英國政治思想發展的基礎,因為它建立了政治與哲學之間的聯繫。在這之前,在牛津以及劍橋里,政治學往往只被當作現代史的分支般教授[5]。
課程內容
課程設計扎根於一個觀點,就是必須透過幾個互補的學術方向和分析框架去認識社會現象。在這方面,哲學的研習十分重要,因為它賦予了學生各種元數據,例如理智與邏輯,並能促進道德上的反思。同時,政治學的學習也是必要的,因為它使學生認識管治社會的慣例和幫助解決共同行動的各種問題。最後,學習經濟學在現代世界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政治決策關乎經濟事務,而政府的決策也往往受各種經濟活動的影響。大部分牛津PPE學生會在二年級或三年級時退修其中一個科目。牛津大學目前共有超過600名本科生就讀此課程,每年取錄超過200人。[6]
學術界的意見
牛津PPE畢業生Nick Cohen以及前課程導師Iain McLean認為課程的寬度對它的吸引力來說相當重要,特別是因為英國社會重視通才多於專才(「Because British society values generalists over specialists」)。
一名牛津大學的政治學研究員和高級講師Geoffrey Evans評論牛津的PPE課程,說它的成功以及高需求是一個國家行政背後的自我延續特色,並指出「總括來說,這顯示了階級系統如何運作。」(「All in all, it's how the class system works」)。在當前的經濟系統中,他慨嘆那些不能避免的不公平不斷圍攻和批評課程的收生水平以及畢業生令人羨慕的就業前景。這個觀點作為一個父愛主義道德的反映,顯示了政府以及人民們如何去理解社會階層。[1]
著名畢業生
政治界
- 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
- 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
- 英國首相哈羅德·威爾遜
- 英國首相愛德華·希思
- 英國首相瑞斯·薩納克
- 英國首相伊莉莎白·特拉斯
- 英國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大臣傑里米·亨特
- 英國工黨領袖艾德·米利班德
- 澳大利亞總理托尼·阿博特[7]
- 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弗雷澤
- 約旦公主哈雅·賓特·海珊
- 希臘財政部長歐幾里得·察卡洛托斯
- 秘魯總統佩德羅·巴勃羅·庫琴斯基
- 巴基斯坦總理貝娜齊爾·布托
- 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
- 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
- 泰國首相阿披實·威差奇瓦
-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優素福扎伊
-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
學術界
- 分析哲學家彼得·弗雷德里克·斯特勞森
- 英國哲學家菲利帕·福特
- 哲學家以賽亞·伯林
- 加拿大哲學家查爾斯·泰勒
- 英國宗教哲學家理察·斯溫伯恩
文化界
- 印度小說家維克拉姆·塞斯
提供PPE課程的大學列表
- 南加州大學[31]
- 卡羅爾大學[32]
- 卡內基梅隆大學[33]("Ethics, History, and Public Policy")
- 克里曼麥堅尼學院[34]
- 丹尼遜大學[35]
- 杜克大學[36](證書課程)
- 東俄勒岡大學[37][38]
- 朱尼亞塔學院[39]
- 紐約國王學院[40]
- 梅西大學[41]
- 明尼蘇達州立大學[42]
-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奧卡納干分校[43]
- 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大學[44]
- 艾克朗大學[45]
- 亞利桑那大學[46]("PPEL" - with law)
- 艾奧瓦大學[47]("Ethics & Public Policy")
- 密西根大學[48]
-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副修)[49]
- 聖母大學[50](副修)
- 賓夕法尼亞大學[51]
- 匹茲堡大學[52]
- 里奇蒙大學[53]("PPEL" - with law)
- 華盛頓大學(塔科馬校區)[54]
- 西安大略大學[55]
- 衛斯理大學[56]
- 西華盛頓大學[57]
- Wheeling Jesuit University[58](政治與經濟哲學)
- 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59]
- 耶魯大學(道德、政治和經濟,EP&E)[60]
Remove ads
- 和睦大學[61](The first and only university in India to provide a degree in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abbreviated as "PPE")
-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62]
- 拉籌伯大學[63](The first official PPE program in Australia, designed for high-achieving school leavers, commenced in 2011)
- 斯泰倫博斯大學[64]
- 開普敦大學[65]
- 夸祖魯-納塔爾大學[66]
- 南非大學
- 奧塔哥大學
- 法國 巴黎政治學院
- 法國 巴黎美國大學
- 比利時 魯汶天主教大學 (法語)
- 捷克 查理大學
- 西班牙 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
- 挪威 特羅姆瑟大學[67]
- 瑞典 隆德大學[68]
- 瑞典 斯德哥爾摩大學
- 德國 維藤/海德克大學(學士、碩士)
- 德國 慕尼黑大學[69]
- 德國 慕尼黑大學
- 德國 拜羅伊特大學(哲學與經濟學,"P&E"碩士)[70]
- 德國 漢堡大學 ("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碩士,"PEP")[71]
- 德國 薩爾蘭大學
- 德國 杜塞道夫大學
- 奧地利 維也納大學(哲學與經濟學,"P&E"碩士)
- 奧地利 格拉茨大學 (政治、經濟與法律哲學,"PELP"碩士)[72]
- 奧地利 薩爾茨堡大學
- 奧地利 中歐大學
- 瑞士 琉森大學
- 瑞士 伯爾尼大學 (MA "Political, Legal and Economic Philosophy", "PLEP")[73]
- 瑞士 蘇黎世大學 (MA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74]
- 荷蘭 阿姆斯特丹大學(Politics, Psychology, Law, Economics,學士與碩士)[75]
- 荷蘭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
- 荷蘭 格羅寧根大學 (MA)
- 荷蘭 萊頓大學
- 荷蘭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哲學與經濟學,"P&E"碩士)
- 義大利 羅馬路易斯大學
- 義大利 博爾扎諾自由大學
- 義大利 米蘭大學(BA International Politics, Law, and Economics; MA Politics,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 土耳其 伊斯坦堡比利吉大學
- 冰島 畢夫柔斯特大學
- 俄羅斯 國立高等經濟學院
- 中國 北京大學[76]
- 中國 清華大學
- 中國 中國人民大學[77]
- 中國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國 復旦大學[78]
- 中國 山東大學
- 中國 武漢大學
- 中國 南開大學
- 中國 內蒙古大學
- 中國 中山大學[79]
- 中國 國際關系學院[79]
- 中國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中國 南京審計大學
- 日本 早稻田大學[80]
- 新加坡 耶魯-新加坡國大學院[81]
- 新加坡 新加坡國立大學
- 香港 香港恆生大學
- 韓國 漢陽大學 under the designation "PPEL" - with law)
- 韓國 高麗大學
- 韓國 延世大學
- 韓國 慶北大學
- 韓國 首爾大學
- 韓國 西江大學[82]
- 泰國 蘭實大學
- 泰國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
- 以色列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 印度 彼拉尼博拉理工學院
- 印度 阿育王大學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