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唐納·雪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唐納·沃爾布里奇·「唐」·雪利(英語:Donald Walbridge "Don" Shirley,1927年1月29日—2013年4月6日)是一名美國古典、爵士樂鋼琴家和創作家。在1950、1960年代,他為卡丹斯唱片英語Cadence Records錄製了許多專輯,嘗試在爵士曲風中揉合古典元素。他創作了交響樂、鋼琴與大提琴協奏曲、三首弦樂四重奏、一部獨幕劇、一些管風琴與小提琴作品、一部根據詹姆斯‧喬伊斯1939年的小說《芬尼根的守靈夜》創作的交響詩、以及一系列1858年歌劇《地獄中的奧菲歐》的變奏曲。[1] 雪利於佛羅里達州彭薩柯拉出生,年輕時為一名優秀的古典鋼琴學生。儘管他早期演奏傳統古典音樂並未獲得太多知名度,卻在融合多種不同音樂風格的工作上取得了成功。

快速預覽 唐納·雪利, 出生 ...

19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興起時,雪利在美國進行巡迴演出,他雇用了紐約夜店的門衛托尼‧利普作為駕駛和保鑣,深入美國南方保守州[2],這段經歷在2018年被改編為電影《幸福綠皮書》,由馬赫夏拉·阿里飾演唐納·雪利,而其優秀的演出也使他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獎。[3][4]

Remove ads

生平

早年生活

唐納‧沃爾布里奇‧雪利於1927年1月29日在佛羅里達州彭薩柯拉出生,[5]父母為牙買加移民,母親Stella Gertrude (1903–1936)是教師,父親Edwin S. Shirley (1885–1982)則為聖公會牧師。[6]

雪利於兩歲時開始學習鋼琴。[7]他曾在維吉尼亞聯邦大學Prairie View農工大學英語Prairie View A&M University短暫註冊,[8]隨後在華盛頓特區美國天主教大學就讀,並於1953年獲得音樂學士學位。[9]他也因擁有兩座榮譽博士學位而被稱作「雪利博士」。[10]

雪利曾至蘇聯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和音樂理論。[11]根據他的姪子Edwin所言,他的唱片公司錯誤地宣傳他在歐洲學習音樂,以提昇他在「畢業於黑人學校的黑人根本無法成名的地區」所獲得的接受度。[8]

1945-1953年

在1945年,年僅18歲的雪利與波士頓交響樂團一同演出了柴可夫斯基降B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不久後,又與倫敦愛樂樂團一同演出他自己的作品。[7]

在1949年,海地政府邀請雪利於太子港萬國博覽會演出,總統和大主教也邀請他於博覽會隔周再進行一次表演。[12]

雪利與Jean C. Hill於1952年12月23日在伊利諾斯州庫克縣結婚,但隨後離婚。[1][13]

由於對黑人古典音樂家缺乏機會的處境感到沮喪,雪利一度放棄鋼琴職涯,轉而至芝加哥大學研讀心理學,[14]並在芝加哥從事心理學家工作。其後他回到音樂界,並獲得一筆補助金以研究音樂與戰後爆發的青少年犯罪的關係。他在一間小俱樂部演出,並實驗觀眾對於聲音會有什麼回應。觀眾對此實驗渾然不覺,而學生則被安排在台下以測量他們的反應。[15]

1954-2013年

1954年,應亞瑟‧費德勒英語Arthur Fiedler之邀,雪利與波士頓流行管弦樂團英語Boston Pops Orchestra同台演出。1955年,他與NBC交響樂團卡內基大廳,為艾靈頓的鋼琴協奏曲表演揭開序幕。他也曾在電視綜藝節目Arthur Godfrey and His Friends中登場。

雪利的首張個人專輯是由卡丹斯唱片英語Cadence Records所發行的Tonal Expressions[16]其於1955年的告示牌專輯排行榜排名第14名。[17]在1950、1960年代,他為卡丹斯唱片錄製了許多專輯,嘗試在爵士曲風中揉合古典元素。在1961年,他的單曲Water Boy在告示牌單曲百大排行榜中排名第40,並一直留在榜單上達14周之久。艾靈頓公爵曾在紐約的Basin Street East偶然聽到他的演出,兩人因此成為朋友。

於1960年代,雪利開始了一系列的巡迴演出,其中有些在美國南方,他相信可以藉由自己的演出來改變人們的觀念。在他1962年的首次演出,他雇用了紐約夜店的門衛托尼‧利普作為駕駛和保鑣,[18]這段經歷在2018年被改編為電影《幸福綠皮書》,[3]片名來自於實施種族隔離的南方的黑人旅行指南書。這部電影爭議性地描繪了雪利與原生家庭和其他非裔美國人疏遠,而雪利仍在世的家人對此表達抗議,他們表示雪利參與了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1965年從賽爾瑪到蒙哥馬利的示威、並且結識其他非裔藝術家與意見領袖。他有三個兄弟,並且一直與他們保持聯絡。[19]作家David Hajdu於1990年代與雪利相識並成為好友,他表示:「雪利本人與馬赫夏拉·阿里在電影中所扮演一絲不苟的優雅形象落差很大,他理性卻帶有一股使人放下敵意的草莽、反覆無常、自我防衛、無法忍受凡事有一點瑕疵,尤其是音樂。他複雜且難以被歸類,如同他獨樹一幟的音樂一般。」[20]

在1968年,雪利與底特律管弦樂團一同演出柴可夫斯基的協奏曲。[21]他也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7]紐約愛樂樂團費城交響樂團創作交響樂,並在米蘭斯卡拉大劇院,於獻給喬治‧格什溫節目中的管弦樂擔任獨奏。[22]俄國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評論雪利:「他精湛的技藝配得上神。」[23]

Remove ads

去世

雪利於2013年4月6日死於心臟病,享年86歲。

作品

  • Tonal Expressions (Cadence, 1955)
  • Orpheus in the Underworld (Cadence, 1956)
  • Piano Perspectives (Cadence, 1956)
  • Don Shirley Duo (Cadence, 1956)
  • Don Shirley with Two Basses (Cadence, 1957)
  • Improvisations (Cadence, 1957)
  • Don Shirley (Audio Fidelity, 1959)
  • Don Shirley Solos (Cadence, 1959)
  • Don Shirley Plays Love Songs (Cadence, 1960)
  • Don Shirley Plays Gershwin (Cadence, 1960)
  • Don Shirley Plays Standards (Cadence, 1960)
  • Don Shirley Plays Birdland Lullabies (Cadence, 1960)
  • Don Shirley Plays Showtunes (Cadence, 1960)
  • Don Shirley Trio (Cadence, 1961)
  • Piano Arrangements of Spirituals (Cadence, 1962)
  • Pianist Extraordinary (Cadence, 1962)
  • Piano Spirituals (1962)
  • Don Shirley Presents Martha Flowers (1962)
  • Drown in My Own Tears (Cadence, 1962)
  • Water Boy (Columbia, 1965)
  •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Don Shirley (Columbia, 1969)
  • Don Shirley in Concert (Columbia, 1969)
  • The Don Shirley Point of View (Atlantic, 1972)[24]
  • Home with Donald Shirley (2001)
  • Don Shirley's Best (Cadence, 2010)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