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嘉曆騷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嘉歷騷動(日語:嘉暦の騒動(かりゃくのそうどう,Karyaku no sōdō))是鎌倉時代末期的正中三年(1326年),圍繞鎌倉幕府執權一職的北條氏得宗家家督繼承問題,由內管領長崎氏與外戚安達氏之間展開抗爭而引發的內部紛爭。
經過
正中三年(1326年)3月13日,第14代執權北條高時因病於24歲出家。內管領長崎氏,推舉高時與同為得宗家臣(御內人)的五大院宗繁之妹常葉前所生、於前一年12月出生的長子太郎邦時為得宗家的繼承人,並推舉北條氏庶流的連署金澤貞顯,作為邦時正式繼承執權職位前的過渡人選,擔任第15代執權。貞顯的叔母曾嫁入五大院氏,兩家有姻親關係。隨著高時出家,貞顯也曾五次請求出家,但都被長崎氏挽留。
高時的正室是安達時顯的女兒,作為外戚的安達氏在以得宗家臣為母的邦時出生時便已表露不快。高時的母親大方殿和安達一族,既未出現在產房,也未到高時面前露面。安達氏方面為阻止邦時繼承家督,推舉高時的弟弟、大方殿所生的北條泰家為高時的繼承人。
3月16日早晨,長崎氏的使者到訪貞顯處,告知其就任執權一事,貞顯坦然接受,並從當天起出席評定會議。然而,同日泰家認為此事是奇恥大辱,憤而出家。繼泰家之後,許多人也紛紛出家,這表明有許多人對貞顯就任執權一事心懷不滿。社會上流傳著憤怒的泰家及其母大方殿意圖殺害貞顯的謠言。在這種不安的局勢下,無人願意擔任連署,貞顯陷入了困境。由於逼迫泰家出家已使長崎氏方面的目的達成,這一次,貞顯的出家請求很快便被批准。貞顯於3月26日辭去第15代執權之職,並正式出家。其在職僅十餘日。
貞顯出家後,由於畏懼泰家與安達氏的憤怒,北條一門中無人敢於接任執權。終於在4月24日,由引付眾一番頭人赤橋守時就任,他也成為了北條氏最後一代執權。連署則由大佛維貞擔任。高時的嫡子邦時由執權守時輔佐,並且依照先例,在他5歲時舉行了八幡宮參拜儀式,以此正式確立其得宗繼承人的地位。得宗的繼承人流有得宗家臣的血統,北條氏正面臨著被其家臣勢力所吞噬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有觀點指出,對高時而言,若其同母弟泰家成為執權,便可能導致嫡系繼承權的轉移,他自己的子孫將可能無法繼承得宗家,因此他本人也並不希望泰家就任執權[1]。
4月26日,年號由正中改為嘉歷。
同一時期,在京都的朝廷中,大覺寺統與持明院統之間的皇位繼承紛爭也日益激化。北條一族的內亂加劇了政局的混亂,並最終導致了正慶二年(1333年)5月鎌倉幕府的滅亡。
Remove ads
腳註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