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四川基督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四川基督教
Remove ads

基督教在四川(歷史上多被宣教會稱為華西)的歷史可以上溯至唐朝時期的景教,雖然時至今日仍然屬於小眾宗教。根據「亞洲豐收」(Asia Harvest)的調查報告,截止到2020年,包含天主教地下教會新教家庭教會人數在內,全川有基督教徒3,290,295[1],重慶教徒2,128,256[2],總計5,418,551人。

景教

Thumb
公元九世紀的敘利亞十字架,戴爾·艾伯特·約翰遜發現於重慶磁器口古鎭。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所載,敘利亞基督教的派系之一東方教會景教)傳教士阿羅本於公元635年到達長安唐太宗下令在義寧坊造大秦寺一所,也就是景教寺院。此後,景教在中國順利發展了150年,一度有「法流十道,寺滿百城」的盛況。[3]當時景教已流傳至成都[4]峨嵋山也發現兩處景教修道院遺址。[5]

晚唐文學家李德裕在《全唐文》中提到有一名在成都地區行醫的視光師是來自大秦的景教僧侶[6]

另據南宋隨筆集《能改齋漫錄英語Casual Records of the Nenggai Studio》記載,蜀國開明王朝君主曾造七寶樓,以珍珠結成簾。漢武帝時七寶樓毀於蜀郡大火,至唐朝便有胡人在樓基遺址上修建大秦寺,其門樓十間,如同當年的蜀國君主,胡人傳教士也以珍珠翠碧貫之為簾[7],因此後人也稱該寺作「珍珠樓」[8]

英國聖公會傳教士董宜篤於民國時期對漢州(今廣漢市)地區的景教遺存進行了調查,探知在當地南門外望鄉臺處曾有一塊景教碑,但已被折成數塊用作修橋舖路,所以他並未見到實物。這塊碑與唐朝漢州刺史房琯有關,因琯係景教徒,並為當地留下了獨特的景教傳統[9]

前蜀時代有李姓波斯家族居於梓州(今三台縣境內)。李氏三兄妹李珣李玹李舜弦工詩詞,在藥材醫學方面也很有造詣。李舜弦是前蜀皇帝王衍昭儀。這個家族的宗教信仰有三種說法:景教、祆教或者道教。李舜弦的一闋詞中有描述一種祆神維施帕卡英語Weshparkar使用的武器。黎國韜認為李氏兄妹信奉祆教,並因此影響王衍奉教。羅香林則認為李氏家族信奉景教,因為大多數景教教士在藥材醫學方面造詣很高,他們通常一邊傳教一邊行醫。不過李珣也留有兩闋《女冠子》描繪女道士的節操,並在《海藥本草》中記述了很多和道教煉丹術(類似西方鍊金術)有關的藥材。陳明在學術論文中稱他更傾向於羅香林的觀點,認為李氏兄妹很可能是受了道教影響的景教徒[10]

來自美國的敘利亞東方正統教會神父戴爾·艾伯特·約翰遜(Dale Albert Johnson)在重慶磁器口古鎭發現多個古敘利亞式樣的十字架石刻,年代鑑定為公元九世紀,形制與來自敘利亞阿勒坡的十字架完全吻合[11]

Remove ads

天主教

歷史

Thumb
1803年的四川會議成果報告冊《Synodus Vicariatus Sutchuensis》(四川代牧區會議),於1822年在羅馬出版。四川教會大會是在中國境內首次召開的天主教會議。

1640年,天主教耶穌會義大利傳教士利類思神父從北京入川傳教,是為天主教傳入四川之始[12]。1642年耶穌會葡萄牙傳教士安文思從杭州抵達四川。適逢明末動盪時期,利類思和安文斯親眼目睹張獻忠在四川的統治,後法國傳教士古洛東基於利、安二教士之經歷著有《聖教入川記》,講述了當時的情況。1647年被清軍肅親王豪格俘虜,離開四川,經漢中、西安,於1648年返回北京,先在肅親王府做雜役,後獲得自由。[13]

順治末年,華亭許纘曾出任川東道,其母許徐氏甘第大徐光啟孫女隨同前來。經潼關、漢中入川,許徐氏在漢中邀請傳教士穆格我Claudius Motel)入川復興天主教。穆格我先後在重慶、閬中、成都等地建立教堂,發展教徒,影響甚遠[14]

1696年10月15日,教宗英諾森十二世批准從福建代牧區分設四川代牧區(今天主教成都教區)。

1753年,教廷將四川的傳教權授予巴黎外方傳教會。1803年,法國主教徐德新崇慶州(今崇州市)召開四川教會第一次大會,是為在中國境內首次召開的天主教教會會議。該會議的成果獲得羅馬的嘉許,並將一直引導教會的牧養之道直至被1924年的天主教上海會議取代[15]

1984年,於成都設立四川天主教神哲學院。2000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將19世紀綿陽殉教貞女易貞美封聖

主要教堂

基督教新教

Thumb
中國內地會位於倫敦的總部。內地會是第一個正式在四川傳教的新教差會。

歷史

1868年,新教英國倫敦會楊格非大英聖經公會偉力,經湖北進入四川,遍游全省,將沿途情形匯報到英國各差會本部及在華傳教士[16]

先後進入四川的教派主要有:

  1. 內地會:1877年進入重慶,1881年進入成都。1895年,內地會傳教士蓋士利坎特伯里大主教按立為聖公會華西教區首位主教。
  2. 美以美會:1884年進入重慶,1891年開闢成都,在成都陝西街設恩溢堂(1979年拆除)。
  3. 英國倫敦會:1888年起開始在四川宣教,以四川東部的重慶為中心。亦有大片宣教區位於四川南部和東南部[17]
  4. 美北浸禮會差會:1890年進入敘府(宜賓),1894年進入嘉定(樂山)、雅州(雅安)和成都。
  5. 加拿大英美會:1892年進入樂山和成都,後來在四川設立成都、彭縣、嘉定(現樂山)、仁壽、自流井(自貢)、重慶、瀘州、忠縣、涪陵、榮縣等10個區會,1919年在四川共有184名傳教士,是在四川傳教的主要差會之一。英美會在成都市內有暑襪街蘇特蘭堂、四聖祠禮拜堂(現稱恩光堂)和青龍街福音堂3座教堂。四聖祠禮拜堂周圍還設有男女仁濟醫院(現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華英書局、華英女中、協和女師等眾多機構。
  6. 英國聖公會差會:1894年深入四川省西北部,次年成立華西教區。該教區擁有眾多的傳教站:綿陽(1894)、綿竹(1894)、新都(1894)、安縣(1894)、中江(1903),德陽(1903),茂州(1906)、成都(1910),漢州(1913)。主要教堂有閬中聖約翰座堂以及成都皮房街聖約翰堂。醫院有:保寧仁濟醫院,綿竹教會醫院。
  7. 英國公誼會差會:分布於重慶、三台、成都青龍街。
  8.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差會:1914年在重慶建立第一個宣教站,1917年正式成立四川宣教區[18],1919年分為東川宣教區和西川宣教區[19][20]
  9. 基督會差會:截止到1922年其宣教中心位於康藏地區巴塘縣,當時隸屬川邊特別區[21]
  10. 中華基督教會:1940年派遣傳教士耿篤齋阿垻羌藏區理番縣雜谷腦鎭設立第一個宣教站,作為其邊疆服務運動的一部分。目的是希望將基督教傳播至藏族羌族甘孜州、阿垻州)和彝族涼山州)地區[22]

1910年於成都正式成立的華西協合大學,是由美北浸禮會差會美北浸禮會)、美以美會差會美以美會)、英國公誼會差會英國公誼會)和美道會加拿大衛理公會英語Methodist Church (Canada))合作的成果。[23]英國聖公會差會英格蘭教會)於1918年加盟成為正式成員[24][25]

路德宗曾流傳至重慶,當時屬於四川東部。1923年,美國密蘇里路德會派遣傳教士黎立德抵達四川萬縣,於當地建立路德宗教堂聖十字堂英語Holy Cross Church, Wanzhou[26][27]

Remove ads

教堂

Thumb
成都上翔堂,原聖公會聖約翰堂。

1949年四川各基督教會有教堂346所(不包括分堂、祈禱所),分別分布在成都、綿陽、閬中、廣元、南江、南充、達縣、瀘縣、宜賓、西昌、康定、雅安等百餘市、縣。1950年減少到137所(含分堂15所),分別分布在成都、廣元、康定、巴塘、會理、瀘縣等近50市、縣。截止1999年10月,四川省已開放的基督教堂(點)共106處[28]

現今主要教堂有:

東正教

2017年,在成都存在一個很小型的東正教團體,受美國基督正教傳教中心英語Orthodox Christian Mission Center牧養[29]俄羅斯正教會網站《Pravoslavie.ru英語Pravoslavie.ru》於2019年發佈專文報導一名來自成都的東正教皈依者[30]

地圖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