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甘孜藏族自治州
四川省的一个自治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甘孜藏族自治州(藏語:དཀར་མཛེས་བོད་རིགས་རང་སྐྱོང་ཁུལ།,威利轉寫:dkar-mdzes bod-rigs rang-skyong khul,藏語拼音:Garzê Poirig Ranggyong Kü),簡稱甘孜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下轄的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部。州境東界阿壩州、雅安市,南鄰涼山州、雲南省迪慶州,西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西北接青海省玉樹州,北連青海省果洛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北段,雲貴高原與四川盆地過渡帶,屬川西高原高山深谷區。北部為巴顏喀拉山分支,中部為沙魯里山山脈,東部為大雪山山脈。西部金沙江為與青海、西藏、雲南三省區的界河,中部雅礱江自北向南縱貫州境,東部有大渡河流經。全州總面積14.97萬平方公里,為四川省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傳統上屬於康區,人口116.49萬,其中藏族人口比例占78.3%,自治州首府駐康定市。甘孜為全省主要牧區,草原面積占約六成,自然風景優美,有貢嘎山、海螺溝、二郎山等風景名勝區。
Remove ads
歷史
古為羌、戎地,地建笮都縣始於漢初,隸沈黎郡。三國蜀漢稱「打箭爐」。唐高祖武德元年設置嘉良縣、大渡縣,二縣縣境東北部為中川、會野、金川等羈縻州,屬雅州,隸劍南節度使管轄。宋置東西嘉良州。元因其舊制,分封當地首領擔任官職,在州內推行土司制,為朵甘思土司地,設長河西千戶、長河西招討司。明永樂五年(1407年)敕封「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慰」司。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打箭爐廳。光緒三十年(1904年)升打箭爐廳為康定府,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開始,趙爾豐強力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將土司概行廢除,設置川邊道[1]。
史載清末甘孜縣 「凡臨城附近及大路一帶半為同化,因商人遠貫,不但知漢人禮節,且知各國風俗。」[2]德格縣在未設治前與甘孜類似,且「喜供關公灶王爺,凡有此者不問而知為漢人,故游此沿途不用翻譯可知言事」[3]清朝中後期在康區的軍事行動將中原的軍事習俗傳入, 「康人於康藏軍事,但知有『岳公爺』,任何戰功皆歸之。」[4] 由此,「荒城小集,均有武廟,漢藏民眾,視之惟謹」[5]。
改土歸流後,當地的政務由中央派的縣官與當地藏寺和頭人共同管理。甘孜縣毗鄰西藏地方, 「藏番虐民甚於漢官百倍」,因此 「縣境任命對漢官頗愛戴,惟漢官每簡任土司頭人以辦事,而事權遂操於頭人之手。」[6]瀘定縣 「風俗淳樸,官威尊嚴,吏治設施極易」,[6]理化縣 「一切政務全操持與城內勒棠喇嘛寺」, 「縣署不過為對付上峰之公告於喇嘛寺而已」。[6]道孚縣 「遇幹吏則惟命是聽,遇慈吏則故為刁頑」。[6]雅江縣 「縣令僅及於較近村落」,某些地區 「民俗刁悍,加以僻邊,官廳無權過問,總有政令,亦置若罔聞,稍有不遂,則與縣府對抗。」 [7]

1914年屬川邊特別區,後復改川道邊;1936年5月由紅四方面軍協助當地藏人成立博巴人民共和國;1939年改屬西康省;1950年11月25日建立西康省藏族自治區,1955年3月改西康省藏族自治州,1955年10月改甘孜藏族自治州,劃歸四川省。
Remove ads
地理
甘孜州地居川西高原西部,多雪山和冰川,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等流貫其間,富水力、森林和礦產資源。州境境內主要為橫斷山系,有沙魯里山和大雪山兩大山脈,其中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山有5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200餘座,山地面積達到12萬平方千米,占全州總面積的78.4%。沙魯里山山脈位於州內西部,為金沙江與雅礱江的分水嶺,其中德格縣雀兒山海拔6168米、理塘縣格聶山海拔6204米。大雪山脈位於州內東部,為雅礱江與大渡河的分水嶺,其中貢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周邊海拔超過6000米的衛峰有39座。
甘孜州境內河流主要源於巴顏喀拉山原面各山、丘、谷之間,主要河流有金沙江、雅礱江和大渡河3大河流。金沙江幹流長650餘公里,年徑流量約17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約4萬平方千米,流經石渠、德格、白玉、巴塘、得榮等縣進入雲南;雅礱江幹流長850餘里,年徑流量約316.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約9萬平方千米,流經石渠、甘孜、新龍、理塘、雅江、康定、九龍等市縣進入四川涼山;大渡河流長239.2餘公里,年徑流量約153.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約2萬平方千米,流經色達、丹巴、康定、瀘定等市縣進入四川雅安。境內擁有高山、極高山天然湖泊2471個,冰川200多條。
甘孜州氣候主要屬青藏高原氣候,隨高差呈明顯的垂直分布姿態,其特點是氣溫低、冬季長、降水少,日照足。該區經濟呈地域分布的特點。甘孜州所處地理緯度屬於亞熱帶氣候區,但由於地勢強烈抬升,地形複雜,深處內陸,絕大部分區域已失去亞熱帶氣候特徵,形成大陸性高原山地型季風氣候,複雜多樣,地域差異顯著。南北跨6個緯度,隨著緯度的自南向北增加,氣溫逐漸降低,在6個緯距範圍內,年均氣溫相差達17℃以上。全州平均氣溫為0.6℃~16.3℃。年總降水量為417.8~935.8毫米。
Remove ads
政治
Remove ads
人口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為1,107,431人[17]。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91,87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5,559人,增長1.42%,年平均增長率為0.14%。其中,男性人口為569,779人,占總人口的51.45%;女性人口為537,652人,占總人口的48.5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5.98。0-14歲的人口為254,580人,占總人口的22.99%;15-59歲的人口為726,981人,占總人口的65.65%;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25,870人,占總人口的11.37%,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2,538人,占總人口的8.3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43,428人,占總人口的31.01%;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764,003人,占總人口的68.99%。
全州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89,410人,占17.1%;藏族人口為874,552人,占78.97%;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43,469人,占3.9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9,788人,下降4.91%,占總人口比例下降1.14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5,347人,增長2.84%,占總人口比例增加1.14個百分點。其中,藏族人口增加19,692人,增長2.3%,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68個百分點。
Remove ads
經濟
2022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71.94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4.24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131.41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256.30億元,增長2.1%。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2710元,比上年增長3.8%[19]。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