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四重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四重键
Remove ads

四重鍵(英語:Quadruple bond),又稱四鍵肆鍵,是以四對價電子在兩個原子間形成的共價鍵,比常見的雙鍵三鍵更加複雜[1]過渡金屬(如)最常形成穩定的四重鍵,涉及的配位基多為π,而非π配位基

Thumb
八氯二錸([Re2Cl8]2-)離子中,兩個錸原子以四重鍵的方式鍵結。
Thumb
水合乙酸鉻(II)乙酸鉬(II)二聚體的結構。

1844年,Eugène-Melchior Péligot第一個合成了含有四重鍵的化合物——乙酸鉻(II))。但接下來的一個世紀內卻沒有人意識到其中成鍵的獨特性。[2]

1964年,弗蘭克·阿爾伯特·科頓八氯合二錸酸鉀)為例,首次提出了四重鍵的概念。[3]多數關於四重鍵的研究都是出於科頓和他的同事之手。

鍵長只有2.24Å。在分子軌域理論中,四重鍵以來描述,包括一個σ鍵、兩個π鍵和一個δ鍵

八氯合二鉬酸鉀)與上述的等電子體[4]含鎢四重鍵的例子則包括W2(hpp)4英語Ditungsten tetra(hpp)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