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民政府第六戰區受降堂舊址
中国抗战受降地点之一,位于武汉市中山公园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民政府第六戰區受降堂,原為「張公祠」,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中山公園內。始建於1942年,由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的第十三個兒子張仁蠡出資主持建設。起初祠內供有張之洞的牌位和張姓家譜。[1]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同年9月18日,中國戰區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蔚如上將在該所舉行受降儀式。此處抗日戰爭受降舊址是中國大陸目前尚存的7處受降點之一。[2]受降堂寬長34米,寬12米,面積約400平方米,整體為一座平頂廳堂式的橫列建築。2002年11月7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7月2日被命名為「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2019年10月7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
Remove ads
沿革
总结
视角

- 1942年,時任日偽武漢市市長張仁蠡(張之洞第十三子))主持興建張公祠。
- 1945年,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蔚如上將於9月18日在此地舉行受降儀式。日軍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在中國士兵陪同下來到受降堂前,摘下佩刀,以示解除武裝。孫蔚如上將手下日軍投降書後將第六戰區命令交予岡部直三郎簽字受領。自此,「張公祠」更名為「受降堂」,漢口市政府在受降堂旁樹立一塊漢白玉受降紀念碑。碑高1.30米、寬0.345-0.395米,上面刻有國民政府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蔚如題寫的碑文: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九月十八日,蔚如奉命接受日本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率屬二十一萬簽降於此
——第六戰區司令官孫蔚如題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六戰作命甲第一號命令
Remove ads
收繳統計
此次受降共接受第六戰區日軍官兵202,335人、騾馬9,967匹、手槍4,474支、步槍159,654支、輕機槍4,585挺、重機槍566挺。受降一周後,即1945年9月25日,武漢地區日軍53,995人全部解除武裝。[1]
其他現存受降舊址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