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立美術陳列館舊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立美術陳列館舊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是中國近現代第一座國家級的美術館——國立美術陳列館所在,由奚福泉主持設計[1],現為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又稱老館[2]。
與西側的國民大會堂(今人民大會堂)為同一時間所建[1]。
歷史
1930年代,中國社會輿論要求建立一座國家級美術館。1935年3月7日,中國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161次中央常務會議,通過六項決議要案,第一項決議要案決定「設立國立戲劇音樂院及美術陳列館」,以于右任、孔祥熙等19人為籌備委員。指拔建築費20萬元。3月11日,在香鋪營公餘聯歡社舉行國立美術陳列館、戲劇音樂院第一次籌備會議。7月,在國府路(今長江路)石板橋購妥場館用地,計10.78畝[3]:16—17。
1935年8月27日,經過一個月的評選討論後,美術陳列館、戲劇音樂院設計方案揭曉。奚福泉獲得一等獎,關頌聲、趙深、張家德、張至剛、王華彬、蘇復軒依次獲得第二至六等獎。以奚福泉方案和其它方案的優點,經綜合修改確定最終的設計方案。9月5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473次會議,決定戲劇音樂院同時作為國民大會臨時會場[3]:17—18。
1935年10月至11月間,籌備委員會進行建築招標,六家投標建築公司中,陸根記營造廠中標。11月30日上午11時,在國府路(今長江路)石板橋舉行奠基典禮,由司法部長居正主持儀式。原計劃國立美術陳列院應在1936年4月竣工,戲劇音樂院在1936年9月竣工。因各種原因,國立美術陳列館推遲至1936年8月底竣工,工程費用為大洋11萬元。國民大會堂於9月竣工。11月12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帶領吳稚暉、馮玉祥等人,以及三百餘名各界代表,進行兩處場館的工程驗收[3]:18。
1936年12月27日,中華民國教育部發布「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籌備委員會組織大綱」。1937年1月10日,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籌備委員會正式成立。名譽會長林森,名譽副會長蔣中正、蔡元培。會長為教育部部長王世傑,副會長為教育部次長段錫朋、錢昌照。主任委員為張道藩,別聘請46名全國一流畫家和學者為審查委員。籌備委員會先後召開十次籌委會。在徵集5545件作品中,選出書法、國畫、古書畫、西畫、雕塑等1913件展出。4月1日,正式舉辦「中華民國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4]:64—65,並正式追稱1929年在上海譜育堂舉辦的美展為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5]。展覽原定於4月20日結束,後因中途列換第二期入選作品,延長至23日結束。因全國第二次美術展覽的成功,結束後的第三日,中華民國教育部決定:「全國美展以後間年舉行一次」。5月20日,舉行全國首次手工藝品展覽。6月20日閉幕,日平均參觀人數二千餘人,共計不下十餘萬人次[4]:65。12月13日南京淪陷後,一切美術活動停止。至1949年政權更迭,「中華民國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是國立美術陳列館唯一舉辦的美術展覽[5]。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時,國立美術陳列館的院牆、館前園林被日軍炸毀[3]:19,主體建築倖免於難。1940年汪精衛國民政府成立之前,國立美術陳列館曾移作他用。汪偽時期,國立美術陳列館是否物歸原用,有待考證[4]:65。
1945年8月日本投降。1946年5月5日,國民政府自陪都重慶還都南京。國立美術陳列館先被立法院占用,後移交國民參政會秘書處。制憲、行憲國民大會期間,國立美術陳列館作為大會附屬建築使用。1949年4月,中國共產黨取得渡江戰役勝利,在南京城設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國立美術陳列館[4]:65。
1954年,江蘇省文物局收回做為圖書館書庫的國立美術陳列館舊址,籌備江蘇省民間工藝美術陳列室[6]。10月1日,對外開放。195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江蘇省美術陳列館籌備處。1960年9月,江蘇省美術陳列館正式更名為江蘇省美術館[5],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省級美術館[7]。
2008年,江蘇省美術館興建新館舍後,又稱老館[2]。2011年12月,以國立美術陳列館舊址之名,列入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總序號:769,分類號:Ⅴ—8,時代為民國[8]。2013年,國立美術陳列館舊址進行內部設施修繕、改造,以及使用功能調整完善工程。2016年,完成改造提升工程。2017年1月20日起,重新對公眾開放[2]。
2018年11月,國立美術陳列館舊址入選「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1]。2019年10月,以國立美術陳列館舊址之名,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Remove ads
建築
國立美術陳列館舊址坐北朝南,主樓立面為「山」字形。主樓主體為四層樓房,兩翼為左右對稱的三層樓房[1]。占地面積約4165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326平方米[3]:18。建築整體為現代主義風格,造型類似奚福泉設計的上海浦東同鄉會大廈。建築的四個面上開設大片規整對齊的橫向長窗。用中國傳統建築元素對建築立面的多個局部進行點綴。場地採用圍合的形式,「塑造中國傳統院落的空間感」[9]:103。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國立美術陳列館」七個楷體字[3]:18。
1936年建成後,為滿足建築疏散和增加的使用功能需求,建築有多次改擴建。建築兩翼部分為後期擴建,主要包含兩側凸出的體塊和東西兩邊的樓梯間,以及東北角的電梯間。有研究者指,建筑北立面上的兩部室外樓梯應是後期加建,時間早於兩翼部分[9]:103。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