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際稅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際稅務根據具體情形,既可以指根據多個不同國家的稅法,向某一筆收入徵稅;亦可指根據某一國家稅法徵收涉外稅。一國政府可能只對發生在本國領土的收入(域內收入)徵稅,也可能在此基礎上對發生在本國領土外的收入(域外收入)也徵稅。不過,若要對域外收入徵稅,該國政府與納稅人之間的關係,必須使政府具有域外管轄權。縱觀世界各國,對域外收入的徵稅,主要有三類制度:「屬土主義」「居民主義」和「國籍主義」。屬土主義國家不對域外收入徵稅。居民主義國家只對本國的稅務居民的域外收入徵稅。國籍主義國家在居民主義的基礎上,對具有本國國籍的納稅人,不論是否具有本國稅務居民身份,其域外收入一律徵稅。也有些國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適用以上三種制度。
對個人或企業(即「納稅人」)的收入所徵收的稅,稱為「所得稅」。各國的所得稅制度一般不一致,所以域外收入可能會造成雙重徵稅(一筆收入被兩國徵稅)乃至多重徵稅。相應地,也有可能造成零徵稅(即沒有任何一國向這筆收入徵稅)。稅盾制度和外稅抵免制度都有助於避免雙重徵稅。但上述制度一般都附有條件,因而並非所有涉外收入都能適用相關制度,以獲得稅款減免。跨國公司大多聘請國際稅務師進行稅務規劃,以實現合理避稅。
跨國公司可能在世界各地設有多個公司,而由同一人實際控制。上述情況中的多個公司互為「關聯方」。在居民主義國家,因為域外註冊的企業不是本國稅務居民,所以把利潤從域內企業轉移到域外的關聯方企業,可以減少納稅額。這一「轉移」一般是通過修改價格來進行的(比如域內企業高價進口域外商品、域內企業向域外支付高額的商標授權費等),所以這一策略被稱為轉移定價。許多國家的稅務部門都制定了反制轉移定價的稅務規則(如強制核定納稅額)。關聯方產生的另一問題是遞延納稅,即將利潤留在外域公司而不分紅,母公司即可避免納稅。
目前,許多國家都聯合一致,通過建立爭端解決機制、暢通信息交換,來打擊利用跨國公司、關聯方等方式避稅逃稅的行為。美國作為為數不多的國籍主義國家,率先通過國內法(美國海外帳戶稅收合規法,FATCA)來強化其對域外收入的徵稅。FACTA法案的理念影響了其他國家。世界各國基於同一標準、自動交換涉稅居民信息的共同申報準則(CRS)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努力下被推動。在2014年9月的G20峰會上,CRS的方案被正式提出。
Remove ads
簡介
稅制因政府而異,很難一概而論。所得稅作為其中一種,可以根據會計概念下的淨收入(即利潤)、總收入、毛利潤等不同數值進行徵收。通常,稅務機關對企業徵稅種類多,而對個人徵稅的種類少。對於企業等法人,一般會對所有收入徵稅;對於自然人,一般會對收入加以區分,如按收入來源分類,分別以不同的方式、稅率徵稅或不徵稅。對於法人,許多稅務機關會征兩類稅:一類對法人本身的收入徵稅,另一類對法人的權益者在獲得收益時徵稅。[1]此類稅務部門往往要根據所在國(或其他國家)的企業稅法來確定某一法人的權益人是否須就該法人的收入繳稅。然而,企業稅法並非唯一依據,美國的「U.S. rules characterizing entities independently of legal form」即一個例外。[2]
為了簡化稅務管理及為了其他目的,某些稅務機關可能採取「核定徵稅」制度。即徵稅的依據是稅務部門核定的納稅人的收入,而非其申報數值(或實際數值)。這項制度的爭議在於:如何確定核定值才是合理的。處理爭議的方法因所在國家的不同而差異巨大,在國際舞台上就更為複雜。對於不想接受這套制度的納稅人來說,一個「徹徹底底」的解決方案是帶上所有財產離開這個國家;而對於稅務當局,其對抗稅的納稅人最終的處理方法可能是判處監禁(對於個人)、扣押財產、強行解散(對於法人)等等。
不同的稅收制度之間有許多差異。這些差異包括但不限於:評稅方法的差異、對違規行為及其處罰的差異、對跨國稅務處理方法的差異、徵稅機制和報稅機制的差異。
Remove ads
域外收入徵稅制度

不征個稅
屬土主義
居民主義
國籍主義
縱觀世界,對個人所得稅的徵稅制度大多數為屬土主義或居民主義。在屬土主義中,只有源自境內的收入(即域內收入)需要被徵稅。在居民主義中,對於稅務居民,來源自 境內外的收入都需要被徵稅;而對於非稅務居民,只有域內收入需要被徵稅。另外,極少數國家(一個典型例子是美國)實行國籍主義,即在居民主義基礎上,對具有本國國籍的納稅人的境內外收入都無條件徵稅,而不論其是否為本國稅務居民。
在居民主義國家,對於已經被境外稅務當局征過稅的收入,在徵稅時通常可以減免已經向境外稅務當局繳納的稅款數額。許多國家都相互簽署了稅務條約以避免雙重徵稅。對於合夥企業,某些國家允許對於特定的域外收入,免予納稅或減免納稅,例如美國的海外收入豁免政策。
下表是世界各國對個人所得稅政策的概要。國家(或地區)名稱代表納稅人的國籍/稅務居民身份。下表共含144個主權國家,40個主權國家屬地和10個有限承認國家。
Remove ads
腳註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