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家政治教育機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家政治教育機構(德語:Nationalpolitische Erziehungsanstalten,官方縮寫:NPEA),中文通常簡稱納波拉[註 1],為納粹德國的寄宿中學。他們成立於1933年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執政後所設立的「社區教育站」。
![]()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2年11月6日) |

總覽
學校的目標為提升國家社會主義國家下一代的政治、軍事和管理領袖。因此,NPEA 的生活主要為軍事化管理。[1]只有被認定為「完美種族」的男孩或女孩會被送往寄宿學校,這代表聽力或視力不佳的孩子無法被接受。「智力高於平均水準」也被要求,因此希望被錄取的人必須完成為期8天的入學測驗。[2]納波拉學員的官方紀錄(軍階)為「Jungmann」(複數為 "Jungmannen"),其他國家的軍校中相同使用的術語「Cadet」。納波拉的學生年齡在 11 至 18 歲之間。[來源請求]
男子納波拉學校的生活往往是非常競爭並且時常粗暴。全部學員中大約有5分之1因為訓練中發生意外受傷而被刷掉或送回家。

納波拉學生們最後成為黨衛隊的比率為13%,遠高於一般德國民眾的1.8%。[3]國家社會主義的世界觀為納波拉的教育重心。一個學員們之間明確的自我信念為「最終勝利」(Endsieg)。他們之中很多人被充作童兵,並且於戰爭的最後幾個月中陣亡。
最初的三所 NPEA 由教育部長伯納德·羅斯特於1933年設立於普倫、波茨坦及科沙林。學校並不像其他任何州立學校,而是直接向帝國教育部回報。自1936年,NPEA成為國家政治教育機構督察官及黨衛隊奧古斯特·海斯邁爾上級集團領袖的附屬。自1939年,他們為黨衛隊海斯邁爾上級集團領袖事務部的部門。隨即學校在黨衛隊的直接影響之下,並且海斯邁爾施壓老師加入該組織。他還考慮引進類似黨衛隊的制服和軍階到學生和老師之中。在1941年有30所 NPEA 與 6,000 位學生於納粹德國就讀。在1942年有33所學校,30所男子學校和3所女子學校。戰爭結束時共有43所學校。
Remove ads
學校位置
Remove ads
著名學生
知名的國家政治教育機構學生包括:
- Lothar-Günther Buchheim (作家及畫家)
- Heinz Dürr (商人)
- Jörg Andrees Elten (記者)
- Manfred Ewald (官方運動員)
- Alfred Herrhausen (商人)
- Horst Janssen (版畫家)
- Hellmuth Karasek (記者及作家)
- Hardy Krüger (演員)
- Johannes Poeppel (將軍)
- Theo Sommer (記者)
- Rüdiger von Wechmar (外交官)
- Heinz Hitler (阿道夫·希特勒的侄子)
- Wilhelm Konstantin Kleist (巴西的作家及商人)
- 埃里希·哈特曼 世界空戰歷史上擊落最多敵機的飛行員。
電影
《希特勒的男孩》,電影以 NEPA 為主題,於2004年上映。由丹尼斯·甘塞爾執導,主要演員有湯姆·希林及馬克思·雷邁特。甘塞爾的祖父曾經是 NPEA 的學生。
參見
- 阿道夫·希特勒學校及黨衛隊-Junkerschulen——相似的寄宿學校。
備注
資料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