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聖保羅男女中學

香港中環半山的直資英文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聖保羅男女中學
Remove ads

聖保羅男女中學(英語:St Paul's Co-educational College,或簡稱SPCC、St. Paul's Co-ed)是由香港聖公會創辦的男女英文中學。學校位於香港島中西區中環中半山麥當勞道33號[1],同時也是香港海拔最高的中學之一,為香港傳統名校,並是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的一條龍中學。

快速預覽 聖保羅男女中學 St.Paul'sCo-educational College, 地址 ...
Thumb
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舊校舍(已拆卸並興建中學新翼,已於2011年9月啓用)
Remove ads

歷史

聖保羅男女中學由聖保羅書院已故校長史超域牧師之妹凱薩琳(Kathleen Stewart)於1915年創立,當時名為「聖保羅女書院」,早期只收女生,1918年成為香港第一間規定學生必須穿著校服的學校,至今該學校的女生校服仍然保留民國時期風氣,女生要穿著由起初的白色至現今的深藍色旗袍校服,甚具特色。

1945年戰後復課,被聖公會短暫安排與聖保羅書院(St. Paul's College)合併兼收男女學生,易名「聖保羅中學」,是香港首所男女同校學校;同時,此校於1949年另外成立下午校,後來獨立成為聖馬可中學聖保羅書院其後於1950年在般含道香港大學聖約翰學院舊址復課,聖保羅中學則於後來改名「聖保羅男女中學」(St Paul's Co-educational College),維持男女同校制度至今。2001年向政府申請成為直接資助學校,成為首間直資中學。麥當勞道中學校舍被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聖保羅男女中學秉承聖公會辦學理念,以哥林多前書的「信、望、愛」作為校訓,培養學生追求卓越的精神。

而1916年出任校長的胡素貞,是華人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校長。亦開創了學生穿著統一校服的先例,於1952年榮休,亦是聖保羅發展史中的重要人物[2]

Remove ads

歷任校長

任期 校長 Principal
1915 Mrs Martin(臨時)
1916-1952 胡素貞 Catherine F. Woo
1952-1984 羅怡基 Bobbie Madeleine Florence Kotewall
1984-1999 陳林雅尚 Chen Lam Ngar Sheung
1999-2004 潘鎮球 Poon Chun Kau
2004-2017 陳黃麗娟 Chan Wong Lai Kuen Anissa
2017- 潘紹慈 Poon Siu Chi Frederick

校歌

在重要場合亦會齊唱校詩。校詩的歌詞與香港聖公會屬下其他學校相同,沿用《學校根基歌》(We Build Our School on Thee, O Lord)曲詞,由Joseph Barnby作曲,Sebastian W. Meyer 於1908年作英文歌詞。全曲共分四節。

需注意的是,雖然歌詞相同,但即使同屬聖公會,各學校所採用的校詩曲調均不盡相同。

校舍

聖保羅男女中學設有兩個校舍,分別為麥當勞道校舍及李莊月明樓,以前堅尼地道臨時校舍已歸還政府,現為聖約瑟書院的校舍,另在附近的歌老打路設有健身室及室內游泳池,供校內學生上體育游泳課之用。

麥當勞道校舍

麥當勞道校舍是學校的主校舍,現時中一至中六均在麥當勞道校舍上課,並設有多個實驗室及於SIP新翼設有多個特別室。

主校舍旁有一座已經拆卸的校舍,原為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麥當勞道)的校舍,及後在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合併後成為高小校舍。2008年為配合中學校舍擴建工程拆卸,中學新翼工程隨即展開,於2011年9月起啓用。新校舍設有多個實驗室課室游泳池以及宿舍。在新校舍落成啓用後,原有校舍亦將進行翻新工程,據悉工程包括裝修禮堂以及將原有五樓改建為圖書館

麥當勞道校舍各樓層資料(2022–2023)

更多資訊 樓層, SIP ...
Remove ads

李莊月明樓

2011年落成啟用的東翼設有學生宿舍,可提供81個宿位。 東翼校舍各樓層資料(23-24)

九至十二樓(9–12/F) 莊邱碧雲太夫人舍堂
八樓(8/F) 物理實驗室 1&2、化學實驗室1&2、特別室 E805
七樓(7/F) 教室 E701 - E705, 特別室 E706
六樓(6/F) 教室 E601 - E606
五樓(5/F) 教室 E501 - E506
四樓(4/F) 停車場、財務部
三樓(3/F) 綜合科學實驗室1&2、生物實驗室1&2
二樓(2/F) 教室 E201 - E204
一樓(1/F) 小賣部、食堂、演講廳、庭院、儲物室、美術室甲
地下(G/F) 室內體育場、更衣室、儲物室

堅尼地道前校舍

由於麥當勞道校舍工程已經完成,所有中一班別已遷回麥當勞道校舍上課,此校舍已經歸還予政府。

堅尼地道校舍本為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堅尼地道)的校舍,後來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合併後成為初小校舍,最後在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搬往黃竹坑新校舍後被聖保羅男女中學租用作中一及兩班預科班的課室,現在由於主翼翻新已經完成,這校舍已經沒有班別在裏面上課了。該校舍在麥當勞道新翼建築完成後已經歸還。

堅尼地道校舍建於1935年,由香港日資公司捐建,用作安置原於堅尼地道12號的香港日本人小學。校舍設有禮堂、6間課室及4間教員宿舍房間。香港日治時期過後,該校舍先後被多間學校使用

此後校舍便由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及聖保羅男女中學使用。該校舍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該校舍現已成為聖若瑟書院的擴建部份。

堅尼地道校舍各樓層資料

二樓(2/F) 教員室B,C、社工室、課室 1A, 1B, 1C, 1D, 1E、電腦室,特別室 KR202
一樓(1/F) 籃球場、禮堂、課室1F, 1G、小賣部、綜合科學實驗室
地下(G/F) 教員室、操場、特別室G02, G03、美術室
Remove ads

歌老打徑學校專用室

歌老打徑學校專用室資料

室內游泳池
特別室A101-A102, A104
舞蹈室暨特別室A107
健身室A103
專題研習室A105, A106

公開考試成績

在歷屆香港中學會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聖保羅男女中學是產生最多會考「10A狀元」及文憑試「7科5**狀元」(在甲類科目中至少3個選修科及4個核心科獲得5**成績)的學校之一,截至2025年,共有35位,其中13位會考「10A狀元」及22位文憑試狀元,排名全港第3。[3][4][5]

於2025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聖保羅男女中學逾98.2%考生符合大學聯招辦法中核心科目取得「3322」的最低要求,每名考生平均考獲約4.35科「5」或以上的成績,其中平均約1.23科為「5**」。[6][7]

2012年至2025年共14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產生了22名文憑試狀元。[8][9][10][11]

香港中學會考年代亦曾產生了13名「10A狀元」狀元,其中於2001年,林偉棋為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的考生,獲「香港中英學術基金會學者聯會」「Hong Kong 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 Scholars' Association」頒發「莫鳳麟獎學金」 「Charles Frankland Moore Award」。[12]

香港傑出學生選舉

截至2024年(第39屆),聖保羅男女中學在香港傑出學生選舉共出產16名香港傑出學生,在香港所有中學之中排名第7。[13][14][15]

課程

除了本地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課程外,亦提供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IBDP),為期兩年,相等於新高中中五及中六兩級,課程受國際文憑組織而非香港政府教育局管理。校方期望此課程能為同學提供本地課程外的另一選擇。因應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只是為期兩年,校方對修讀課程的學生提供一個相等於中四級的一年制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銜接課程,以協助同學適應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以論文及討論為主的教學方式。

外部連結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