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聖馬可中學

香港筲箕灣的英文中學,為全港最後一座靈活式校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聖馬可中學map
Remove ads

聖馬可中學(英語:St. Mark's School),是一所於1949年創辦的英文中學,由香港聖公會營運,位於香港島筲箕灣愛秩序灣愛賢街18號,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成員學校之一,故被坊間稱為香港教會主辦的22間「傳統名校」之一[2][3]

快速預覽 聖馬可中學 St. Mark's School, 地址 ...
Thumb
校內操場
Remove ads

校政管理

歷任校監
  • 林植豪 先生(1949年-約1980年代內,創校校監)
  • 冼壇善 先生(1980年代內)[4]
  • 徐贊生 主教(1990年代初)
  • 鄭慕智主教
  • 袁海球博士
歷任校長
更多資訊 任次, 姓名 ...
歷任副校長
  • 簡順發 先生(1993年 - 1995年期間擔任署理校長)
  • 方宏濱 先生
  • 李炳輝 先生
  • 何景源 先生
  • 鄭元山 先生
  • 康仲賢 先生
  • 王恆偉 先生
  • 樂秀峯 先生
Remove ads

學校歷史

聖馬可中學創立於1949年,原本是位於中環己連拿利的聖保羅英文下午校,到1953年改名為聖馬可中學。1955年加入成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成員學校之一[2]。1955年獲政府批准撥出筲箕灣道460號地皮興建新校舍,1956年4月展開工程,同年10月啟用[11]。而當年遷校後的舊校舍則交由當時新創校的聖公會基恩小學使用[11]。由於舊校舍空間仍然不足,聖馬可中學再於1998年申請現在位於愛秩序灣愛東邨的新校舍[12],其後於翌年獲批准[13]。該校舍最終於2001年啟用[14]

於2000年,此校校董會曾擬申請毗鄰此校、現為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的校舍,以擴辦小學及結為一條龍學校,但不果[15]。及後,此校改為與同系聖巴西流小學結龍[16],但僅實施一年即於2006年解除關係[17],而該小學亦於2021年停辦。

值得一提的是,此校現時校舍的興建計劃,亦是全港最後一份付諸立法會表決的靈活式校舍建設計劃[18],以及最後一座建成的同類校舍[註 1],與愛東邨其他樓宇一併由香港寶嘉建築(時稱「法國寶嘉建築」)承建,並於2000年12月完工,翌年元旦起交付啟用[12]

截至2024年(第39屆),該校在香港傑出學生選舉共出產1名香港傑出學生。[19][20]

聖馬可中學是於歷屆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曾出產「7科5**狀元」(在甲類科目中至少3個選修科及4個核心科獲得5**成績)的43間學校之一,截至2025年,共有1位。[21][22]

Remove ads

辦學宗旨

注重學生在下列五方面的均衡發展:追求知識、積極探究、認識社會文化、人際相處及健全體格。校方亦以有系統的計劃,培養學生在學業方面追求卓越。

校訓

聖馬可中學的校訓是「敏事正道」(希臘語εὐθύς)出自聖經新約,意思是「應做的,立刻做」。當中的「敏」字指我們經三思、明辨是非,覺得正確就付諸實行,不再對先前的決定遲疑。[23]

校友

政治界

商業與金融界

演藝界

教育界

體育界

  • 張培賢:香港田徑運動員、香港撐竿跳紀錄保持者

其他

  • 徐贊生:前聖公會東九龍教區主教、曾任此校校監(肄業)[33]
  • 謝敏如:資深生死教育工作者、同行力量創辦人、現為香港表達藝術治療協會治療師
  • 陳培毓:現為香港伍倫貢學院高級講師、前香港物流協會議會理事、前教育培訓委員會主席、此校2022至2026年度校友校董[34][35]

參閱

註解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