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懸垂修飾語(英語:Dangling modifier)[1]是因修飾語所修飾的對象不明而產生歧義的一種語法結構。比如,作者本意想修飾主語,但由於語序不當,修飾語顯得好像是在修飾賓語。懸垂修飾語有時會產生意外的幽默效果,但如果出現在正式文本中,也可能妨礙對句子的理解。
英語中的懸垂修飾語可見於下句:
其中,Turning the corner(轉過街角)顯然應該是人的動作,但在英語語法上這個修飾語似乎是在修飾"a school building"(教學樓)。
同樣,下句中也犯了懸垂修飾語的錯誤:
修飾語At the age of eight(八歲時)懸垂,即它不依附於主句的主語。整句的意思好像是買狗的時候,我家八歲,而事實上原意應該是敘述者當時八歲。
分詞短語在句中做修飾成分時,往往放在句首或句末,一般以主句的主語作為分詞短語的邏輯主語(即分詞短語依附於主句主語),如:
然而,當主語缺失或者分詞短語以句中其他成分為邏輯主語時,分詞短語就顯得「懸著無依」,因此稱為「懸垂分詞」(英語:dangling participle)。如下句:
前句中,分詞短語看似是修飾句子的主語"the trees"(樹木),但其實它修飾的是句中未出現的說話人。
後句中,分詞短語看似是修飾句子的主語"the sun"(太陽),但可以推測出,應該是某個人(而不是太陽)到站時看到了日出。由於句中未提及此人,句意顯得含糊不清,因此標準英語中此類句子被視為語病。
《英文寫作指南》(小威廉·斯特倫克、埃爾文·布魯克斯·懷特著)一書中描述了另一種懸垂修飾語,叫做誤置修飾語(英語:misplaced modifier):
可以想見,句意本為說話人正從窗口向外望,但分詞短語"peeking through the window"放在了名詞trailer之後,使人以為是trailer(拖車)在從窗口往外望。該句可修正為"Peeking through the window, I saw the trailer."
《英文寫作指南》作者還舉出了這樣一個例子:
作者顯然想表達房子很頹敗,但句子的歧義讓人認為是「我」很頹敗。
這些例子表明,懸垂修飾語違反了寫作的原則。《英文寫作指南》作者將這條原則表述為:「句首的分詞短語必須依附於語法上的主語。」[4]
注意區分懸垂分詞和獨立主格,後者是符合語法的。獨立主格中的分詞從句在語義上不依附句中任何成分,因此容易與懸垂分詞混淆。[5] 其區別在於懸垂分詞本意是要修飾某個名詞性成分,但修飾不當,而獨立主格中的從句不修飾任何名詞。下句是獨立主格的例句:
下句來自報紙上的一篇文章:
其句意好似是Walter P. Stanley在灰塵中堆積了幾年(事實上是舊檔案),其中介詞短語"after years of being lost under a pile of dust"(在灰塵中堆積了幾年之後)懸垂。
1930年電影《瘋狂的動物》中,一句台詞的懸垂修飾語起到了幽默效果: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