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堆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堆諧(སྟོད་གཞས་)是流行於西藏日喀則地區的一種傳統民間歌舞。藏語中「諧」指歌舞,「堆」指高處,「堆諧」即是流行於雅魯藏布江上游的歌舞之意。堆諧已有七百餘年歷史,其形式可見於古格王朝遺址壁畫。[1][2]
形式
堆諧是自發娛樂性質的民間舞蹈。表演時,人們聚在一起圍成圓圈、半圓或排成一排,邊唱邊舞,人數可多可少,動作上身平穩,下身靈巧,與「踢踏舞」有共同之處。堆諧以扎年琴為主要伴奏樂器,音樂使用五聲宮調式,結構包括前奏、慢板、快板、結尾等部分。[3]
堆諧可分為拉孜(北派)和定日(南派)兩種。前者流行於拉孜、昂仁、薩嘎,風格較為活潑歡快;後者流行於定日、聶拉木、吉隆,風格較為豪放粗獷。[3]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