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塔德烏什·皮特爾茲科夫斯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塔德烏什·皮特爾茲科夫斯基
Remove ads

塔德烏什·皮特爾茲科夫斯基波蘭語Tadeusz Pietrzykowski[ta'dɛuʂ pjɛtʂɨ'kɔfskʲi]、1917年4月8日—1991年4月17日) 是波蘭拳擊手波蘭武裝部隊士兵。1937年,他成為華沙雛量級拳擊冠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被納粹德國關押於奧斯威辛集中營諾因加默集中營,囚犯編號77。[1][2] 他在集中營內成為首位公開級別拳擊冠軍,並被譽為「奧斯威辛的拳擊冠軍」。

快速預覽 塔德烏什·皮特爾茲科夫斯基, 個人資料 ...

1943年,他被轉移至諾因加默集中營。戰後曾在魯道夫·赫斯的審判中出庭作證。皮特爾茲科夫斯基的生平故事後被改編成多本書籍與電影的題材。[1][3][4][5][6]

Remove ads

生平

早年生活

皮特爾茲科夫斯基於1917年4月18日出生於華沙,為一個波蘭知識分子家庭的長子。父親塔德烏什·皮特爾茲科夫斯基(長者)為鐵路工程師,母親席爾維娜·本科夫斯卡則為小學教師[7]。弟弟尤利烏什比他小五歲[8]

他六歲開始上學,先後就讀於E.A.龍塔勒中學與揚·扎莫伊斯基中學;1927年父親去世後,他轉入斯坦尼斯瓦夫·斯塔希茨國立中學[8]。他擅長繪畫,亦對足球與拳擊感興趣[9]。1930年代初,他加入華沙萊吉亞拳擊俱樂部,師從著名教練菲利克斯·斯塔姆英語Feliks Stamm[8][10]

他的拳擊初期獲得波蘭體育媒體的肯定[11],並獲得「泰迪」(Teddy)的綽號。1935年3月,他在華沙錦標賽上展開職業生涯,先後擊敗波蘭冠軍安東尼·喬特克英語Antoni Czortek等選手,最終於決賽敗給保羅·羅森布魯姆[12][13]。1935年3月16日,他在波茲南舉行的國際拳擊賽中奪冠[14]。1936至1937年是他事業巔峰期:1936年萊吉亞俱樂部升至華沙甲級聯賽;1937年皮特爾茲科夫斯基奪得華沙雛量級拳擊冠軍,並在該年於波茲南舉行的波蘭拳擊錦標賽中晉級準決賽[8]。1938年,《體育評論英語Przegląd_Sportowy》將他評為「華沙最佳雛量級拳擊手」,但同年他卻未能通過畢業考試並被學校開除,其所屬拳擊部門也遭解散[15][16]。1939年,他恢復學籍並通過考試,取得高中畢業證書[17],準備報考華沙理工大學建築系[8]

Remove ads

二戰與集中營

总结
视角
Thumb
1940年6月14日,自塔爾努夫出發前往奧斯威辛的首批囚犯運輸

二戰爆發後,他以志願者身分加入炮兵團,參與華沙保衛戰[11]。波蘭投降後,他於1940年春試圖前往法國加入由瓦迪斯瓦夫·西科爾斯基組建的在法波軍,但在匈牙利-南斯拉夫邊境附近被匈牙利憲兵逮捕,遣返波蘭並移交納粹德國[16][18][19]。他在蓋世太保審訊期間遭受拷打[20],先後被關押於穆希納新松奇塔爾努夫監獄[21],並1940年7月14日搭乘首批運送囚犯的列車被遣送至奧斯威辛集中營[10]

在集中營中,最初皮特爾茲科夫斯基被分配到農業勞動,之後轉入木工車間。1940年末,因為偷取豬舍中的馬鈴薯而受罰,被轉派到門濟布羅傑-比亞爾斯科(Międzybrodzie-Bialskie)建造黨衛軍休養所。由於工作環境惡劣,加上迫害與飢餓配給,他故意製造意外傷到腿部,因此進入集中營醫院。傷口痊癒後,他被分派到清潔營區的工作隊[8]

1941年3月,皮特爾茲科夫斯基在「額外食物配給」的承諾激勵下,參加了集中營內首次非正式拳擊比賽。他的對手是德國囚犯兼「卡波」瓦爾特·丹寧(Walter Dunning,囚犯編號14),此人曾是戰前德國中量級拳擊亞軍[8][22]。當時皮特爾茲科夫斯基體重僅約40公斤,而丹寧則約70公斤。比賽由布魯諾·布羅德涅維奇英語Bruno_Brodniewicz擔任裁判。這場比賽未分出勝負,但多數人認為皮特爾茲科夫斯基實際上佔了上風,因為他的對手不僅營養與休息更佳,體重更是重出30公斤以上。他在比賽中的表現贏得了營區人員的認可,也由此開啟了他在集中營中的拳擊生涯。比賽後,他獲得一條麵包和一包人造奶油作為獎勵,並被調派至牛舍工作,因此能夠取得更多食物[23]

在奧斯威辛期間,他總共進行了約40至60場比賽[8],其中包括與1927年歐洲中量級亞軍威廉·邁爾(Wilhelm Maier)及1922、1923年德國雙料冠軍哈里·施泰因(Harry Stein)的對決[12]。他僅輸過一次[24](1943年初[25]),對手是荷蘭中量級冠軍[[:林·山德斯 Leen Sanders|林·山德斯 Leen Sanders]]英語[[:en:林·山德斯 Leen Sanders|林·山德斯 Leen Sanders]][a][6][10][27]。由於其靈活的閃躲技術,他被納粹守衛稱為「白色迷霧」(德語:Weiß Nebel, 波蘭語Biała Mgła[26][12][28]。1941年5月,在一名獄警的默許下,他向一名正在毆打其他囚犯的囚犯提出挑戰;事後他才得知,自己救下的人正是神父馬希連·國柏[29]

奧斯威辛倖存者塔德烏什·索博列維奇[b]在戰後回憶道:

當我聽到波蘭囚犯們高喊「泰迪上場」時,我明白這不僅僅是一場比賽。拳台上站著一位波蘭人,他正擊打著那位昨天還虐待我們的德國罪犯。環繞拳台的氛圍,讓飢餓而絕望的波蘭囚犯重新獲得了信念,這是一種鼓舞,提醒大家「波蘭尚未滅亡」。每一場比賽都帶有民族意涵,激起了觀眾的愛國情感。[31]

皮特爾茲科夫斯基於1942年聖誕節前夕,奪得奧斯威辛集中營公開量級拳擊冠軍。此事記載於他寫給母親的信件副本,現保存於奧斯威辛-比克瑙國家博物館英語Auschwitz-Birkenau State Museum檔案館。

今天我成為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全量級冠軍。是的,媽媽,我因此得到了十條麵包和十包人造奶油——我將它們分給窮人,讓他們也能過一個聖誕節。你看,拳擊幫了我大忙。還記得大家都說:「希爾維娜,他將來怎麼辦?他活不下去的……」。但在上帝的幫助下,我甚至能在地獄裡活下去。[8]

1941年3月,皮特爾茲科夫斯基加入軍事組織聯盟英語Military_Organization_Union,即奧斯威辛的抵抗組織。幾個月後,他參與了一次暗殺行動,破壞了集中營指揮官魯道夫·赫斯的馬鞍,導致赫斯摔斷腿。此事件被納粹歸類為意外,囚犯未受處罰。後來,他還殺死了赫斯所飼養、專門攻擊猶太囚犯的軍犬,該犬曾咬死至少一人,之後被囚犯食用。他也參與了抵抗組織的其他行動,包括情報傳遞與勞動破壞[32]

1942年夏天,皮特爾茲科夫斯基遭受納粹人體實驗:集中營醫生弗里德里希·恩特雷斯(Friedrich Entress)以維他命為名,向他注射傷寒病毒。雖然病倒一個月,但他最終倖存。據其回憶,在他生病期間,黨衛軍進行了挑選,將病弱者送往毒氣室,但威托德·皮雷茨基(在營中化名「托馬什·謝拉芬斯基」)將他暫時藏匿於另一棟營房,救下了他。康復後,他被分配到集中營醫院擔任醫護助手[33]。1943年3月14日,皮特爾茲科夫斯基被轉送至諾因加默集中營[12](囚犯編號17955)[34]。離開奧斯威辛當日,丹寧將兩副拳擊手套交給他以示尊敬[35]。在諾因加默期間,皮特爾茲科夫斯基參加了約20場拳擊比賽,其中包括與德國拳手沙利·霍滕巴赫(Schally Hottenbach)的對戰,對方曾是美國職業拳擊半重量級世界亞軍,皮特爾茲科夫斯基在該場比賽中以擊倒獲勝[12][25][36]

1945年3月24日,隨著紅軍進逼,他被轉送至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運送囚犯的列車途中遭到美軍轟炸機襲擊,約4000名被疏散囚犯中僅有三百餘人生還,皮特爾茲科夫斯基在此過程中受了輕傷[37]。1945年4月15日,他在貝爾根-貝爾森被英軍解放[38]。 獲釋後,他加入了斯坦尼斯瓦夫·馬切克將軍第一裝甲師,負責軍中運動訓練[39]。同時他仍活躍於拳擊場上,總共進行了17場比賽,其中15場獲勝、2場平局。1946年,他成為該師所屬量級的拳擊冠軍[8][25]

Remove ads

戰後

1947年,他返回波蘭[39]。同年3月,他在針對前奧斯威辛集中營首任指揮官魯道夫·霍斯的審判中出庭作證[18]。1948年,他致信時任波蘭共和國總理約瑟夫·西倫凱維茲,請求撤銷對威托德·皮雷茨基的死刑判決[39]。儘管他試圖重啟運動生涯,但因病而受阻,其戰後正式比賽戰績為15勝2平。

1958年,他畢業於華沙畢蘇斯基體育大學英語Józef Piłsudski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Warsaw,隨後搬至新塔爾格,自1958年至1962年間擔任戈爾采體育俱樂部的教練。1962年,他定居別爾斯科-比亞瓦省,長年擔任體育教師、指導員與教練[10][21]

1991年4月17日,他在別爾斯科-比亞瓦因心臟病驟逝,享壽72歲。兩天前,他才剛參加於奧斯威辛舊址舉行的「國家記憶月」紀念儀式。他安葬於當地教區公墓[39][21][25]

個人生活

皮特爾茲科夫斯基一生結過三次婚。與第一任妻子索菲亞婚姻維持九年後離異。搬到諾維塔爾格後,他結識並迎娶了第二任妻子伊沃娜,婚後一年誕下一子,依家族傳統命名為塔德烏什。然而隨著孩子出生,夫妻矛盾加劇,最終離婚。此後他搬至比爾斯科-比亞瓦,並迎娶第三任妻子瑪麗亞,兩人育有一女名為埃萊奧諾拉[15][8]

文化影響

書籍

波蘭作家塔德烏什·博羅夫斯基英語Tadeusz Borowski的著作《我們在奧斯威辛……》中提及皮特爾茲科夫斯基:「這裡仍然流傳著77號的記憶,他曾在拳擊場上痛擊德國人,藉此為他人所受的苦難報仇」[40][41]

皮特爾茲科夫斯基的事蹟亦被收錄於安傑伊·費多羅維奇英語Andrzej Fedorowicz於2020年出版的歷史著作《死亡集中營的角鬥士》(Gladiatorzy z obozów śmierci)[42]

電影

  • 在2018年波蘭紀錄片《自由擂台》({Ring Wolny)中,泰迪的角色在重現片段裡由他的外孫雅庫布·沙夫蘭(Jakub Szafran)飾演[39][43]
  • 捷克斯洛伐克導演沃依采克·雅斯尼於1960年執導的電影《我死裡逃生》(Přežil jsem svou smrť),其劇情與皮特爾茲科夫斯基的經歷有許多相似之處[44]
  • 皮特爾茲科夫斯基亦成為1963年捷克斯洛伐克導演彼得·索蘭英語Peter Solan (director)電影(《拳擊手與死亡英語The Boxer and Death》)的原型人物。該片劇本由尤澤夫·亨英語Józef Hen創作[25]。1975年,尤澤夫·亨出版了同名小說(波蘭語Bokser i śmierć[12][45]
  • 2020年,導演馬切伊·巴爾切夫斯基(Maciej Barczewski)執導了以皮特爾茲科夫斯基生平為題材的電影(《大獲拳勝英語The Champion (2020 film)》),主角由彼得·葛落瓦茲基英語Piotr Głowacki飾演[6][18][46][47]
Remove ads

其他

  • 別爾斯科-比亞瓦省,曾有一條以塔德烏什·皮特爾茲科夫斯基命名的街道,直至2007年仍存在[21]
  • 2021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博物館舉辦了以皮特爾茲科夫斯基作品為主題的畫展,名稱為《塔德烏什·皮特爾茲科夫斯基——擁有藝術家靈魂的戰士》(波蘭語Tadeusz Pietrzykowski – wojownik o duszy artysty[48]
  • 2021年,來自羅茲的波蘭饒舌歌手Basti發行了專輯Personal Set of Values,其中收錄了一首名為《Teddy》的歌曲,獻給皮特爾茲科夫斯基[49]

註解

  1. 重賽在兩週後舉行,皮特爾茲科夫斯基在第三回合以技術性擊倒獲勝[26]
  2. 原文中提及姓氏為「索博列夫斯基」,但長期研究奧斯威辛的策展人亞當·西拉英語Adam Cyra確認應為塔德烏什·索博列維奇(1923–2015)[30].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