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塔戈維查聯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塔戈維查聯盟(波蘭語:Konfederacja targowicka)是1792年4月27日由波蘭和立陶宛的權貴在聖彼得堡建立的「叛國」會盟,該聯盟有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為後台。聯盟反對由大瑟姆通過的五三憲法,尤其是其中限制貴族特權的條文,主張恢復貴族們的黃金自由。因為波蘭貴族百年來已經習慣引入外力干涉國內政局,因此照例請求俄國來主持。聯盟條約由俄羅斯將軍,親王波將金的參謀長瓦西里·斯捷潘諾維奇·波波夫擬定。它在1792年5月14日於小城塔戈維查(今屬烏克蘭基洛夫格勒州霍洛瓦尼夫斯克區)宣布生效。四天後兩支俄羅斯軍隊在沒有宣戰的情況下侵略波蘭立陶宛聯邦。[1]

在1792年波俄戰爭(也是波蘭的內戰)中,「叛國」而不自覺的塔戈維查聯盟軍擊敗了忠於波蘭立陶宛聯邦、瑟姆和國王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波尼亞托夫斯基的軍隊。最終國王波尼亞托夫斯基屈服於女沙皇的壓力,忍痛加入聯盟。結果,聯盟的勝利反而促成了無情的第二次瓜分波蘭,並為1795年的第三次,也就是對聯邦的最後瓜分打好基礎。[2]這讓原本希望恢復原狀、以為推翻五三憲法就能滿足俄國胃口的大部分聯盟合伙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1]
從此,「塔戈維查」正式成為波蘭語中賣國、叛國的同義詞,並一直用到現在。[3]
Remove ads
主要成員
- 斯坦尼斯瓦夫·什琴斯內·波托茨基:聯盟元帥(領導)。[4]被判死刑,但沒被逮捕,並率軍投靠俄羅斯。在1794年9月29日,通過對他的肖像處以絞刑來代替(參見插圖)。在1795年他被葉卡捷琳娜大帝授予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帝國勳章和頭銜general en chef。
其他貴族成員:
- 弗蘭西斯克·科薩弗里·布拉尼茨基[4]在科希丘什科起義中被判死刑,但沒被逮捕,並潛逃到俄羅斯,在1819年逝世於比拉-徹科瓦。
- 雷蒙·馬欽·戈薩科夫斯基:在1794年4月25日科希丘什科起義時,在維爾紐斯被處以絞刑。
- 約瑟夫·卡齊米日·科薩科夫斯基:主教,在1794年5月9日科希丘什科起義時,在華沙被處以絞刑。[5]
- 皮奧特爾·奧扎羅夫斯基:貴族,1794年5月9日科希丘什科起義時,在華沙被處以絞刑。
- 約澤夫·安克維奇:貴族指揮官,1794年5月9日科希丘什科起義時,在華沙被處以絞刑。
- 約佐夫·扎別烏沃:貴族指揮官,1794年5月9日科希丘什科起義時,在華沙被處以絞刑。
- 伊格納奇·雅庫布·馬薩爾斯基:主教。在1794年6月28日科希丘什科起義時,在華沙被處以絞刑。[5]
- 瑟維雷恩·雷烏斯基。[4]
Remove ads
語錄
- 來自於塔戈維查聯盟條約:[6]
「共和國(聯邦)的盟友,俄羅斯女皇陛下(葉卡捷琳娜大帝)的願望僅僅是用她的軍隊還給共和國和波蘭人一片自由,尤其是所有公民的安全與幸福[7]
- 塔戈維查聯盟的建立者之一,斯坦尼斯瓦夫·什琴斯內·波托茨基:
「每一位真實的波蘭人都不應該被普魯士人和那些保皇主義的小幫派弄瞎雙眼,可以確信的是,只有俄羅斯才能救我們的祖國,否則我們的國家會被奴役。」[8]
- 國王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亞托夫斯基在1795年退位,聯邦滅亡後他說:
「關於過去的波蘭和波蘭人(我不想再說更多)。這個國家,這個國名和更多其他的在世界的歷史中消失了。我現在永遠是一位俄羅斯人了。」[9]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