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塞內加爾鸚鵡
新世界鸚鵡科波瑟費勒斯屬下的一種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塞內加爾鸚鵡(學名:Poicephalus senegalus,英語:Senegal Parrot),是鸚形目新世界鸚鵡科波瑟費勒斯屬下的一種鳥類。[3]這個物種分佈於西非的開闊林地至稀樹草原等各種雨水較多的環境中,主要以水果、種子、芽及雜穀為食。雖然不是波瑟費勒斯屬下分佈最廣的物種,但是當中最為常見的寵物鳥。
塞內加爾鸚鵡的體長約20—25公分,體重約120—161公克,壽命可超過30年。其特徵為灰棕色的頭部和臉頰,鮮黃色的虹膜,以及綠色的頸背、胸部、翅膀和腿。腹部為黃色或橘色,雄雌外觀相似。其繁殖季主要在9月—11月間,每窩產2—4枚卵,25天後孵化,幼鳥約9週大後離巢。這種鸚鵡被認為是體型小且安靜、易於交流的鳥類,是種受歡迎的寵物鳥,因此被大量貿易至全球而有族群減少的趨勢。但因其分佈範圍廣大及尚不嚴重的減少趨勢,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無危物種。
Remove ads
命名與分類
這個物種由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於其1766年《自然系統》第十二版首次描述,歸於Psittacus下。[5]其種小名senegalus即指塞內加爾,也是其模式產地。[6]:354[7]:416
| |||||||||||||||||||||||||||||||||||||||||||||||||||||||||
2023年研究中的非洲鸚鵡亞科的支序圖[8] |
屬名Poicephalus由古希臘語φαιός(羅馬化:phaios,意指「灰色、黯淡的」)及Κέφαλος(羅馬化:-kephalos,意指「頭部的」)組合而成。[6]:312
這個物種有另一個亞種P. s. versteri,是德國博物學家奧托·芬克於1863年描述的物種。[9]這個亞種分佈於象牙海岸至奈及利亞西南部的區域,在外觀上與林奈描述的指名亞種差別在於其後腦為綠色,而非灰色;且胸腹間兩側有鮮艷的栗紅色。[9]其亞種名versteri用以紀念荷蘭動物學家、荷蘭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Florentius Abraham Verster van Wulverhorst。[6]:400
Remove ads
形態描述
塞內加爾鸚鵡的體長20—25公分,體重約120—161公克。[7]:416[10]其鳥喙寬平均約9.3公釐、深平均約18.4公釐、嘴峰長平均約38.8公釐,翼長平均約32.1公分;跗蹠平均長約54.2公釐,尾長平均約36.7公分。[11]其壽命可超過30年。[12]
這個物種成鳥的眼睛虹膜鮮黃色;鳥喙灰色;腳黑色。[13][14]其頭和臉頰為灰棕色,眼周黑色;頸背、胸部、翅膀、腿及上半身為綠色;而尾巴羽毛相對較亮。腹部為黃色(或橘色)。[13]雌雄相似,性別需仰賴基因檢測才能完全鑑別;但有些特徵可能有助於區分:雌鳥的V字型腹部區塊延伸的較為上方,且頭部較小而圓。[15][16][12][10]幼鳥則下半身大部分為綠色;眼睛則為深棕色或灰色。[17][10]
塞內加爾鸚鵡是波瑟費勒斯屬下唯一為灰頭黃胸的鳥類,因此容易辨別。[18]
分佈範圍與環境
雖然名為塞內加爾,但塞內加爾鸚鵡幾乎分佈在整個西非,包含貝南、布吉納法索、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象牙海岸、甘比亞、迦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馬裡、茅利塔尼亞、尼日、奈及利亞、獅子山及多哥。[3][1]這個物種主要成對或小群體生活在乾燥的灌木叢、開闊林地、稀樹草原地帶和農田中,海拔1200公尺以下的區域。[13][18][17]
習性
塞內加爾鸚鵡是種留鳥,但在雨水較多的地區數量更多。在尼日西南部和茅利塔尼亞南部是當地雨季(9月—12月間)的訪客。在加納北部則在4月—12月間會出現,剛好避開了當地最乾燥的時期。[7]:416
其飲食包括各種水果、種子、嫩葉芽、雜穀、玉米及花生為食。[15][14]這個物種主要在樹上覓食,但有時會在田地裡的穀物穗上或在地面上覓食;大群體有時會聚集在地面上,朝著農民在處理一些瓜類後遺留的種子吃。[19]

塞內加爾鸚鵡交配季節主要在9月至11月之間;但在4月、5月、8月、9月和11月—2月間均有繁殖紀錄。[10][14]其巢穴為高大樹木(如猴麵包樹屬及球花豆屬樹木)的洞穴內。[15][14]在馬利等較乾旱的地區,其繁殖可能僅限於5月—10月的濕季。[14]每窩產2—4枚白色圓形卵,卵平均大小為長29—42公釐、寬26—4042公釐。[10][14][19]卵約需25天孵化;幼鳥約9週大後離巢。[7]:416
圈養環境中,由雌鳥負責孵化,25—28天左右孵化;而幼鳥約在9周大時會開始四處探索,12周大時完全獨立。[10]
塞內加爾鸚鵡的叫聲為「scree-eeat…scree-eeat…」、「cree-lelele…cree-lelele…stee-ow…stee-ow…」和「pew-eeo…pew-eeo…」,當激動時會更為刺耳。[18][14]一份錄音顯示其叫聲為一聲1秒鐘響亮的尖叫,比紅領綠鸚鵡的尖叫聲更短更刺耳。[19]部分個體可以學會數十個詞彙詞彙的量。[12]
寵物貿易
塞內加爾鸚鵡是一種頗受歡迎的寵物鳥,被認為體型小且安靜、易於交流。[20]若能從小飼養,塞內加爾鸚鵡會是相當易於馴養的物種。[16]牠們不會尖叫,但有時仍可能會與鳳頭鸚鵡一樣發出咯咯叫聲和吹口哨的吵鬧聲,也有可能會有使用其強勁鳥喙破壞某些物件的問題存在;且有時容易陷入驚慌。[16][12][21]:9通常做為寵物飼養的個體會是兩個亞種的混合體,因此胸前可黃可橘。[21]:8
但這也因此導致一些潛在問題:在1975年至2014年間,這個物種自非洲向外輸出逾80萬隻個體。[20]這些寵物貿易因此導致這個種成為某些地方(如歐洲)的外來物種,並已觀察到其繁殖活動。[22]但自1981年起隨著整個鸚形目物種被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後,此情形有所減緩,但至今仍不得而知這種大量貿易對其造成的實際影響大小;且非法貿易和國內貿易仍沒有被實際統計。[20]
數量及保育情形
塞內加爾鸚鵡因經常吃掉農田裡的玉米、小米或花生,被當地農民視為是一種有害生物,而遭殺害。[10]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因為其極大的分佈範圍及尚不嚴重的減少趨勢,將塞內加爾鸚鵡列為無危物種。[1][20]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