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士毛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士毛月(馬來語:Semenyih,爪夷文:سمڽيه)是一座位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烏魯冷岳縣的小鎮和巫金。
該鎮北臨加影,在其東南部8公里(5英里)處、南邊為雪-森邊界、東接武來岸、西為萬宜新鎮。此外,該鎮還是英國頂尖研究型大學諾丁漢大學的馬來西亞分校所在之處,僅離士毛月市區4公里(2.5英里),即9分鐘左右車程。該鎮內坐擁群山中的水壩士毛月水壩擁有怡人景色,也是附近多個城市的供水來源。
Remove ads
名稱
該鎮的名字「Semenyih」來源並不確定,該字也未出現在任何詞典內。不過根據當地人的口述傳説,他源於森州馬來語方言(當地米南加保語言),意思是「隱藏」,而在現在的標準馬來語中,關於「隱藏」的單詞應為「sembunyi」。
地理及城鎮發展
士毛月處於以丘陵為主的中央山脈(蒂蒂旺沙山脈)區域西南角,周邊自然景觀秀麗,也有許多山林瀑布。該鎮位於士毛月河流域,其水源主要來自士毛月水壩,為附近多個城市提供供水支持,而鄰近最高峰為「煤炭山」(Bkt. Arang),海拔560米。
過去,士毛月主要以農業為主,土地成本低廉。然而,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和交通網絡逐步完善,士毛月正經歷從傳統農業區向現代城鎮的轉型。據統計,區域內已迎來超過10項大小型屋苑發展計劃,總開發面積預計超過3000英畝。多家大型發展商如實達集團、綠盛世、美景控股、碧桂園集團,以及MAYLAND集團和UEMSunrise集團的進駐,推動了當地基礎設施和社區環境的全面提升。這些城鎮計有綠盛世御璟城(Eco Majestic)、實達綠嶺軒(Setia EcoHill)、綠盛世森城(EcoForest)、碧桂園鑽石城(Country Garden Diamond City)、加影東城(Kajang East)、實達孔雀城(Setia Mayuri)等。最新發展為馬星集團計劃將500英畝土地開發為馬星樂嘉城(M Legasi),估計在8至10年內全面完成。[2]
隨著主要交通幹道的不斷規劃與建設——包括建設中的東巴生谷大道(EKVE),其將雙溪龍鎮與安邦等區域相連——士毛月逐漸融入大吉隆坡都市圈,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網絡。此舉不僅促進了區域內人員和資源的流動,也為城鎮進一步擴展和多元化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3]
新城鎮規劃注重社區整體構建,強調公共綠地、教育設施、宗教場所和禮堂等基礎配套的完善。例如,雙威士毛月鎮作為沿加影—士毛月路(1號聯邦公路)(1號聯邦公路)開發的新城鎮,規劃分19個階段進行,設有包括帶游泳池的會所和咖啡館在內的公共設施,形成了一個功能齊全、宜居的社區。
士毛月擁有寬廣的土地儲備和逐步完善的交通條件,為城鎮擴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隨著著名發展商的持續入駐和區域綜合規劃的不斷推進,士毛月正逐步成為政府推動城鄉一體化、區域均衡發展的新城市區,預示著未來該地區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將迎來全新的篇章。
Remove ads
聯邦政府曾計劃在士毛月和武來岸之間興建一個耗資15億令吉的項目。2005年初,作爲回應當地民衆的反對,政府發佈了一項臨時禁令,停止了該項目。目前,該項目已經被取消多年[4]。
歷史
1880年代,士毛月河(Sg. Semenyih)附近發現了豐富的錫礦礦脈,吸引來自華南的華工紛紛湧入,該鎮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埠。該地錫礦業的蓬勃發展促使該鎮人口激增,當時大部分的華工(新客華人)皆爲客家人。
然而,隨著20世紀初錫價大跌,士毛月的礦場紛紛倒閉,礦工們也大量離去。爾後,由於橡膠業的冒起,士毛月又從返興旺。1938年,由於當地華民佔當地人口有八成,當地縣政府發出2,392張臨時地契,供華民從事養殖業和種植業。
烏魯冷岳縣共有12個華人新村,其中十個為傳統新村,兩個為重組村(Kg. Baru Rangkaian),士毛月新村(Kg. Baru Semenyih)便是其中的傳統新村。
士毛月開埠至今也有逾百年歷史,在二戰後的緊急法令頒佈以前,該真是個被橡膠園包圍的地方,大部分村民都擁有一塊橡膠園地。
緊急法令頒佈後,畢裏斯計劃開始實施,所有華民都被聚集在一個村落,就稱爲「新村」(Kg. Baru Cina),以斷絕華民與馬共游擊隊接觸。建村初期,英殖民政府實施軍事管控,村民日常作息及出入都被嚴格管理。當時英軍極力反共與共產主義份子發生如火如荼的戰爭,村民們飽受戰火的恐懼。在當時,雪蘭莪東部山區可是共產主義份子的活躍地區。
居民們只能在清晨6時外出,下午2時就必須離開膠園返回新村,傍晚6時開始戒嚴。住在籬笆網內的村民,進出新村都必須經過嚴厲的關卡檢查,然後再搜身,嚴厲限制村民的活動,村民若要在此時離開新村,就必須向當局申請准證。更甚的是,有時戰事緊急時村民還被要求脫衣搜身,令村民反感不已。在有謠傳村裏有共產主義者時,英軍便會展開搜捕,把全村居民逐個叫出,並找出其中的「可疑人物」,若被英軍認爲可疑,輕則遣送回(英軍稱「回」,即便是土生土長的華民)華,重則當場槍斃,格殺勿論。組多村民都懼怕這條規矩,所以都盡己全力迎合英軍。
此外,當時村民嚴禁在家做飯,唯有在固定的用餐時間到村裏的食堂吃「大鍋飯」,以防止華民向馬共游擊隊提供糧食。1956年改實施斷糧行動,家家戶戶只能帶著飯煲到村裏食堂根據家裏人口取飯。後來,殖民政府改爲派發「米牌」,每個家庭都要帶著米牌上街買米,並限制每戶只能購入一斤(11⁄3磅,453.6克)米。
1949年,英殖民政府爲了瓦解共產主義及與華民接濟,便一把火把市區30多間店鋪及住宅燒毀,導致居民無家可歸,紛紛來到士毛月。1956年,馬共副總書記楊果在士毛月被英軍伏擊身亡。此後,該鎮開始歸爲平靜安寧。[5]
Remove ads
交通
1號聯邦公路是士毛月的主幹道,也是該鎮最古老的公路,該路銜接該鎮與北部的吉隆坡、加影和南部的芙蓉市。此外
B36 雪蘭莪36號公路是前往森州武來岸的唯一幹道。此外,還有
31號聯邦公路銜接士毛月到西邊的萬津,途經萬宜(Bangi)、布城、賽城、龍溪。
加影—芙蓉大道也途徑此鎮,促使該鎮的交通便捷。
士毛月有 UNMC-Kajang 接駁車服務,從 Broga 附近的諾丁漢大學校前往 KG35 KB6 加影火車站。
rapidKL的巴士「T450」也有鏈接士毛月鎮和 KG34 加影體育場站的服務。
州議席
士毛月州議席(馬來語:Semenyih,編號:N24),是馬來西亞雪蘭莪的州立法議會議席之一,於1958年創設至今,目前選民有97,300人。截至2023年[update],現任士毛月州議員為魯斯馬夫茲(Nushi Mahfodz),來自國盟伊斯蘭黨。
教育
- SK Semenyih
- SK Bandar Rinching
- SK Hulu Rinching
- SJK(C) Kampung Baru Semenyih(士毛月新村華小)
- SJK(C) Sin Ming(士毛月新民華小)
- SMK Bandar Rinchang
- SMK Engku Husain
-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Malaysia
- Tenby International School Setia EcoHill
- Maverick International Secondary School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