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來西亞華人新村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来西亚华人新村列表
Remove ads

馬來西亞華人新村是1950年代英國殖民政府設立的華人集中定居點。為了斷絕馬來亞共產黨與華人的聯繫,英國殖民政府於1948年6月18日宣布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1949年5月28日頒布「畢禮斯計劃英語Briggs Plan」,將村民集體遷至規定的居留點,新村(Kampung Baru)由此建立。1950年至1954年期間,共建立了約480座新村,移殖了約57.3萬人,其中華人占約86%。[1]

Thumb
馬來西亞華人新村分布圖

由於經濟開發偏重於西海岸和市區,導致一些偏遠地區的新村遷移至附近的城市,因而被迫解散。1970年時新村數量已減少至465個,1985年時有452個,2002年則有450個華人新村。[2]2009年3月,房屋及地方政府部將113個重組村(Kampung Baru Rangkaian)及44個漁村(Kampung Bagan)納入管轄,使得新村數量增至607個。[3]

經2015年房屋及地方政府部統計,目前全國共有613個新村,其中包括436個傳統新村、134個重組村和43個漁村。[4]2021年10月10日,政府宣布將全國613個新村的管轄權交予國民團結部[5],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6]。2023年1月,全國華人新村重新歸入地方政府發展部管轄。[7]

2024年4月24日,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長倪可敏宣布,隨著砂拉越政府近期進行地區重新規劃,並獲得房地部承認後,新增了14個新村,讓全國新村數量從613增加至627個。[8]

現任地方發展部全國新村發展委員會秘書處主任為曾任中國報高級記者的陳文祥。

快速預覽
Remove ads

柔佛州

柔佛州內共有123個華人新村,其中83個為傳統新村[9]、33個重組村7個漁村。[10]

峇株巴轄縣

峇株巴轄縣內共有20個華人新村,其中13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五個重組村和二個漁村。2009年3月5日,峇株巴轄縣的新立村、港腳、海口和峇眼漁村正式宣布獲批納入房屋及地方政府部管轄,可獲得政府常年發展撥款。[3]2015年9月23日,柔佛州行政議會核准班卒、港腳、巴力務魯為重組村,峇眼、石文丁為漁村。[11]現任新村發展官為陳企銳,為當地福建會館青年團成員。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Remove ads

新山縣

新山縣內有14個華人新村,其中11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三個重組村。2009年3月5日,新山縣的甘拔士峇魯村、翁姑慕申村和淡杯村正式宣布獲批納入房屋及地方政府部管轄,可獲得政府常年發展撥款。[3]現任新村發展官為林匡維,社會評論員。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居鑾縣

居鑾縣內共有18個華人新村,其中12個為傳統新村,以及六個重組村。2009年3月5日,居鑾縣的加亨廿四碑村、聖德巴羅村、葉陶沙村和九皇爺村正式宣布獲批納入房屋及地方政府部管轄,可獲得政府常年發展撥款。[3]2015年9月23日,柔佛州行政議會核准星打和君隆南峇為重組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盤道淵,行動黨籍。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Remove ads

哥打丁宜縣

哥打丁宜縣內共有六個華人新村,其中三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三個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Remove ads

古來縣

古來縣內共有九個華人新村,皆為傳統新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曾偉傑,馬華黨籍。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Remove ads

豐盛港縣

豐盛港縣內共有四個華人新村,其中三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一個漁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張國強,行動黨籍。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Remove ads

麻坡縣

麻坡縣內共有13個華人新村,其中八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五個重組村。[註 1]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Remove ads

笨珍縣

笨珍縣內共有六個華人新村,其中一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一個重組村和四個漁村。2009年3月5日,笨珍縣的龜咯山頂、龜咯港腳漁村、鹹水港漁村、亞逸峇禮漁村和文律漁村正式宣布獲批納入房屋及地方政府部管轄,可獲得政府常年發展撥款。[3]2015年9月23日,柔佛州行政議會核准鹹水港為漁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郭秋君,公正黨籍。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昔加末縣

昔加末縣內共有16個華人新村,其中13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三個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Remove ads

東甲縣

東甲縣內共有17個華人新村,其中10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七個重組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陳詠順。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Remove ads

吉打州

吉打州內共有37個華人新村,其中32個為傳統新村(Kampung Baru)[9]和5個重組村(Kampung Baru Rangkaian)。[10]

華玲縣

華玲縣內共有六個華人新村,皆為傳統新村。[註 2]現任新村發展官為陳曉芬,同時管轄錫縣。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萬拉峇魯縣

萬拉峇魯縣內共有四個華人新村,其中三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一個重組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陳振業。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哥打士打縣

哥打士打縣內共有二個華人新村,皆為重組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劉鋆娟,公正黨籍。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瓜拉姆達縣

瓜拉姆達縣內共有八個華人新村,皆為傳統新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紀秋慧。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古邦巴素縣

古邦巴素縣內有一個華人新村,為傳統新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蔡振順,公正黨籍,同時管轄巴東得臘縣。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居林縣

居林縣內共有11個華人新村,其中九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二個重組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林俊能。

巴東得臘縣

巴東得臘縣內共有二個華人新村,皆為傳統新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波各先那縣

波各先那縣內共有一個華人新村,為傳統新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劉鋆娟,公正黨籍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錫縣

錫縣內共有二個華人新村,皆為傳統新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吉蘭丹州

吉蘭丹與其他州屬不同,部分傳統新村由100%馬來居民組成,並只有很少的華人新村。

萬捷縣

萬捷縣內共有二個傳統新村,皆為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話望生縣

話望生縣內共有四個傳統新村,其中二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二個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日里縣

萬捷縣內共有七個傳統新村,皆為傳統新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哥打峇魯縣

哥打峇魯縣內共有七個傳統新村,其中三個為傳統新村,以及四個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瓜拉吉賴縣

瓜拉吉賴縣內共有12個傳統新村,其中11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一個重組村。

馬樟縣

馬樟縣內共有四個傳統新村,皆為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巴西馬縣

巴西馬縣內共有三個傳統新村,皆為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巴西富地縣

巴西富地縣內共有三個傳統新村,皆為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丹那美拉縣

丹那美拉縣內共有四個傳統新村,其中一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三個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道北縣

道北縣內共有二個傳統新村,皆為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馬六甲州

亞羅牙也縣

亞羅牙也縣內共有六個華人新村,其中五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一個重組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熊麗玲,公正黨籍。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野新縣

野新縣內共有八個華人新村,其中六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二個重組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陳狄源,行動黨籍。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馬六甲中央縣

馬六甲中央縣內共有九個華人新村,其中八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一個重組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蕭麗燕,行動黨黨籍兼馬六甲市區國會社區中心行政經理。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森美蘭州

日叻務縣

日叻務縣內共有八個華人新村,其中七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一個重組村。[註 3]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仁保縣

仁保縣內共有17個華人新村,其中七個為傳統新村,以及十個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瓜拉庇勞縣

瓜拉庇勞縣內共有7個華人新村,皆為傳統新村。[註 4]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波德申縣

波德申縣內共有九個華人新村,其中三個為傳統新村,以及六個重組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張成利,屬於公正黨 [16]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芙蓉縣

芙蓉縣內共有14個華人新村,其中12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二個重組村。現任芙蓉國席新村發展官為植春友,現任亞沙國席新村發展官為曾匯芝,皆為行動黨籍。[17]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林茂縣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淡邊縣

淡邊縣內共有四個華人新村,皆為傳統新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彭書維。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彭亨州

文冬縣

文冬縣內共有15個華人新村,皆為傳統新村。[註 5]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百樂縣

百樂縣內共有八個華人新村,其中五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三個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金馬侖高原縣

金馬侖高原縣內共有六個華人新村,皆為傳統新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而連突縣

而連突縣內共有八個華人新村,其中六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二個重組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寧為勝,而連突公青團團員。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關丹縣

關丹縣內共有三個華人新村,其中二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一個重組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彭思林,公正黨籍。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立卑縣

立卑縣內共有四個華人新村,皆為傳統新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鄭梓康(公正黨籍),他在2025年立卑公正黨區部改選中,放棄尋求捍衛擔任了5年的立卑公青團團長職,轉而競選立卑公正黨副主席職,最終在副主席的三角戰中成功當選,並以超過50%的票數擊敗彭亨公正黨州主席兼官委州議員團隊的副主席候選人。鄭梓康也在同年卸下了立卑公青團團長和彭亨公青團副主席職。前新村發展官為李秀欣(前公正黨籍)。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馬蘭縣

馬蘭縣內共有二個華人新村,皆為傳統新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盛偉瀧。他也是公正黨馬蘭區部主席。此前,他曾是公正黨關丹英特拉馬哥打區部組織秘書和彭亨公青團財政,隨著他飛象過河到加入公正黨馬蘭區部,並於2025年參與該區部改選成功當選區部主席職後,同年卸下了早前擔任的黨職。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勞勿縣

勞勿縣內共有十個華人新村,其中九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一個重組村。

淡馬魯縣

淡馬魯縣內共有六個華人新村,其中五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一個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檳城州

威中縣

威中縣內共有6個華人新村,其中五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一個重組村。現任新村發展官為王敬文,公正黨籍及前武吉丁雅州議員。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威北縣

威北縣內共有1個華人新村,為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威南縣

威南縣內共有7個華人新村,其中四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一個重組村和二個漁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霹靂州

霹靂州內共有157個華人新村,其中125個為傳統新村(Kampung Baru)[9]、17個重組村(Kampung Baru Rangkaian)和15個漁村。[10]

峇眼拿督縣

峇眼拿督縣內共有八個華人新村,其中一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七個漁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馬登巴冷縣

馬登巴冷縣內共有20個華人新村,其中17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三個重組村。[註 6]2009年3月5日,馬登巴冷縣的萬嶺園重組村和積莪營親善村正式宣布獲批納入房屋及地方政府部管轄,可獲得政府常年發展撥款。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下霹靂縣

下霹靂縣內共有六個華人新村,皆為傳統新村。[註 7]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上霹靂縣

上霹靂縣內共有十個華人新村,皆為傳統新村。[註 8]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金寶縣

金寶縣內共有14個華人新村,其中七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七個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吉輦縣

吉輦縣內共有九個華人新村,其中一個為重組村,以及八個漁村。[註 9]現任新村發展官為楊硝幀。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近打縣

近打縣內共有33個華人新村,其中32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一個重組村。[註 10]現任烏魯近打區(怡保)新村發展官為林萬能;而近打南區(華都牙也)新村發展官為許向德,公正黨籍。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江沙縣

江沙縣內共有15個華人新村,其中14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一個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拉律峇登司南馬縣

拉律峇登司南馬縣內共有23個華人新村,其中21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二個重組村。[註 11]現任司南馬區新村發展官為蔡漢倫。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曼絨縣

曼絨縣內共有12個華人新村,皆為傳統新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慕亞林縣

慕亞林縣內共有七個華人新村,其中六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一個重組村。現任仕林河新村發展官為許粽傳。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玻璃市州

玻璃市有二個華人新村,其中一個為傳統新村[9],以及一個重組村。[10]現任新村發展官為陳雪芬。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雪蘭莪州

Thumb
雪蘭莪州華人新村分布圖

雪蘭莪州共有77個華人新村。其中41個為傳統新村(Kampung Baru)[9]、19個重組村(Kampung Baru Rangkaian)和17個漁村。[10]

鵝嘜縣

鵝嘜縣共有16個華人新村,其中5個為傳統新村,以及11個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烏魯冷岳縣

烏魯冷岳縣共有12個華人新村,其中十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二個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烏魯雪蘭莪縣

烏魯雪蘭莪縣共有13個華人新村,其中八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五個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巴生縣

巴生縣共有四個華人新村,其中一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三個漁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瓜拉冷岳縣

瓜拉冷岳縣共有二個華人新村,皆為傳統新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瓜拉雪蘭莪縣

瓜拉雪蘭莪縣共有十個華人新村,其中三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七個漁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八打靈縣

八打靈縣共有七個華人新村,其中六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一個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沙白安南縣

沙白安南縣共有12個華人新村,其中三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九個漁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雪邦縣

雪邦縣共有五個華人新村,其中四個為傳統新村,以及一個重組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登嘉樓州

登嘉樓州共有三個華人新村,皆為傳統新村。[9]

龍運縣

龍運縣有一個華人新村,為傳統新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甘馬挽縣

甘馬挽縣有一個華人新村,為傳統新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瓜拉尼魯斯縣

瓜拉尼魯斯縣有一個華人新村,為傳統新村。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聯邦直轄區

吉隆坡

吉隆坡共有三個華人新村,皆為傳統新村。[9][10]現任新村發展官為劉志光, 公正黨籍。

更多資訊 序, 新村類型 ...

相關出版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