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壼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ㄎㄨㄣˇ,在宋代李誡所編的《營造法式》中寫作「壺門[1],是一種佛教建築的型制,也是一種鏤空的裝飾樣式。作為佛教建築中門的型制的壼門是隨佛教傳入中國的[2],而作為裝飾樣式的壼門自商代就已經在本土出現[3]

中國古代建築史學專家張馭寰認為,「壺門實際上是佛教常用的佛龕,將龕窟形象取下,進行線刻,就出現了壺門。[4]」壼門的輪廓有圓弧形、長方形、扁長形等,通常是在上端中間有突起,形狀猶如葫蘆壺嘴。壼門常常雕刻在佛塔須彌座的束腰部位和門窗部位,也會使用在香爐等器具上、床榻、桌椅等傳統家具上。佛教建築中能顯示尊貴的入口之處一般都會採用壺門樣式,如佛道帳、佛龕和佛堂,其內部常常雕有佛像、菩薩、佛教題材的故事以及植物、動物等圖案[5]

實例圖片

注釋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