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夕雲型驅逐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夕雲型驅逐艦
Remove ads

夕雲級驅逐艦(日語:夕雲型駆逐艦平假名ゆうぐもかたくちくかん)是大日本帝國海軍驅逐艦。為陽炎型驅逐艦的改良版。官方文件上與陽炎型分類相同,為「甲型」。

更多資訊 夕雲級驅逐艦, 艦級概況 ...
Remove ads

概要

日本海軍於1939年(昭和14年)第四次海軍軍備補充計劃,追加計劃建造5艘陽炎級驅逐艦。同時對陽炎級的航速不甚滿意,決定生產13艘改良型,並命名為「夕雲級」;後又在戰前海軍緊急艦艇補充計劃中追加建造16艘。由於計劃變更等因素最後實際建成19艘,與陽炎級一起擔任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海軍的主力驅逐艦隊。[1]

特徵

本級雖然在陽炎級的基礎上更改推進器設計,對艦體延長50厘米但僅比前級最大航速提升0.5節,面對同時期的美國海軍弗萊徹級驅逐艦最大37節航速與目標新銳南達科塔級高速戰艦時仍感到力不從心。此外搭載的主炮從平射專用的C型更換為最大仰角75度的D型,艦橋相應地配備對空射擊用的測距儀,然而因為12.7厘米炮在仰角75度時無法填裝彈藥,必須降下炮管從而影響連續射擊效率,暴露出已落後於時代背景的問題。[1]

本級與陽炎級在外觀上的差別在於艦橋建築物與前面甲板的傾斜角,陽炎級為垂直,而夕雲級的艦橋是下段向外擴展開的形狀。需要單獨說明的是,「秋雲號」最終定論為陽炎級的決定性證據,即是一張於艦橋前的人員集體照[2]。詳細請參考秋雲號驅逐艦條目中相關章節。

電子設備方面,裝備當時日本海軍主力設備九三式水聽器以及九三式聲納,後期換裝三式聲納,對潛能力一般。戰時完成的本級前桅杆設置22號雷達,從戰時留下的照片來看建造時未設置的艦船在接受維護改裝時也配備同型雷達。

防空火力在新造時十分單薄,僅有兩座25毫米聯裝機炮,隨著戰勢越來越嚴峻,後期新造的本級艦設置更多的機槍。直至1944年最後建成的「清霜號」,在艦橋前設置1座25毫米聯裝機炮,1號煙囪後加裝平台設置2座同型三聯裝機炮,2號煙囪前設置2座同型三聯裝機炮。

從1944年起,包括陽炎級以及前級驅逐艦均進行改裝,將2號炮塔拆除,換裝1座三聯裝防空機炮(初春級白露級)或2座三聯裝防空機炮(吹雪級朝潮級陽炎級)。而從雷伊泰灣海戰前以及沉沒前的「長波號」、沉沒前的「朝霜號」、於馬尼拉灣沉沒後的「秋霜號」這些1944年下半年後留下的照片來看,本級艦並未進行此種改裝。

Remove ads

同型艦

夕雲(日語:ゆうぐも/ゆふぐも
1941年12月5日於舞鶴海軍工廠竣工。參加過中途島海戰聖克魯茲海戰等戰鬥。1943年10月6日,在維拉拉維拉海戰與美國水面艦艇部隊交戰中,於索羅門群島維拉拉維拉島沉沒。
卷雲(日語:まきぐも
1942年3月14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參加過中途島海戰,聖克魯茲海戰,第三次所羅門海戰等戰鬥。1943年2月1日,在第一次瓜達爾卡納爾島撤退中,於薩沃島附近觸雷無法航行,由「夕雲號」處分。
風雲(日語:かざくも
1942年3月28日於浦賀船渠竣工。參加過中途島海戰,聖克魯茲海戰,第三次所羅門海戰。1944年6月8日,受美國鱈魚號潛艇魚雷攻擊於達沃市灣口沉沒。
長波(日語:ながなみ
1942年6月30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參加塔薩法隆加海戰等戰鬥。1944年11月11日,在第三次奧爾莫克運輸行動中受到美國航母艦載機襲擊,於奧爾莫克灣沉沒。
卷波(日語:まきなみ
1942年8月18日於舞鶴海軍工廠竣工。參加過聖克魯茲海戰等戰鬥。1943年11月25日,在聖喬治角海戰與美國水面艦艇部隊交戰中於布干維爾島附近沉沒。29名倖存者漂流至拉包爾。
高波(日語:たかなみ
1942年8月31日於浦賀船渠竣工。參加過聖克魯茲海戰等戰鬥。1942年11月30日,在塔薩法隆加海戰與美國水面艦艇部隊交戰中於瓜達爾卡納爾島附近沉沒。
大波(日語:おおなみ/おほなみ
1942年12月29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1943年11月25日聖喬治角海戰,在艦長吉川潔指揮下,干維爾島附近受到阿利·伯克上校率領的美國水面艦艇部隊奇襲,中雷僅4分鐘後沉沒,艦長以下全員戰死。
清波(日語:きよなみ
1943年1月25日於浦賀船渠竣工。1943年7月20日,科隆班加拉運輸行動中受美國軍機襲擊,於維拉拉維拉島附近沉沒。
玉波(日語:たまなみ
1943年4月30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參加馬里亞納海戰等戰鬥。1944年7月7日、受美國潛艇「翼齒鯛號」魚雷襲擊,於菲律賓群島呂宋島馬尼拉灣附近沉沒。
涼波(日語:すずなみ
1943年7月27日於浦賀船渠竣工。1943年11月11日,受到美國航母艦載機襲擊,於拉包爾港附近沉沒。
藤波(日語:ふじなみ
1943年7月31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1944年10月27日,在雷伊泰灣海戰中受到美國航母艦載機襲擊,於錫布延海沉沒。
早波(日語:はやなみ
1943年7月31日於舞鶴海軍工廠竣工。1944年6月7日,受到美國潛艇「李氏鮻號」魚雷襲擊,於塔威塔威島附近沉沒。
濱波(日語:はまなみ
1943年10月15日於舞鶴海軍工廠竣工。參加過馬里亞納海戰、雷伊泰灣海戰等戰鬥。1944年11月11日,在第三次奧爾莫克運輸行動中受美國航母艦載機襲擊沉沒。
沖波(日語:おきなみ
1943年12月10日於舞鶴海軍工廠竣工。參加過馬里亞納海戰、雷伊泰灣海戰等戰鬥。1944年11月13日,受美國航母艦載機襲擊於馬尼拉灣沉沒。
岸波(日語:きしなみ
1943年12月3日於浦賀船渠竣工。參加過馬里亞納海戰、雷伊泰灣海戰等戰鬥。1944年12月4日,受到美國潛艇「松鯛號」魚雷襲擊,在巴拉望島附近沉沒。
朝霜(日語:あさしも
1943年11月27日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參加過馬里亞納海戰、雷伊泰灣海戰等戰鬥。1945年4月6日,在沖繩水上特攻,作為第21驅逐隊旗艦伴隨「大和號」出擊。次日7日晨,因動力故障落伍。正午過後發出與敵人交火的無線電文後失去聯絡。因單艦作戰沒倖存者故結局不明。推測在中國東海受美國航母艦載機襲擊沉沒,驅逐隊司令及全艦戰死。
早霜(日語:はやしも
1944年2月20日於舞鶴海軍工廠竣工。參加過馬里亞納海戰等戰鬥。1944年10月27日,雷伊泰灣海戰中受美國航母艦載機襲擊,於民都洛島附近沉沒。
秋霜(日語:あきしも
1944年3月11日於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參加過馬里亞納海戰、雷伊泰灣海戰等戰鬥。1944年11月13日,受美國航母艦載機襲擊於馬尼拉灣沉沒。
清霜(日語:きよしも
1944年5月15日於浦賀船渠竣工。參加過雷伊泰灣海戰等戰鬥。1944年12月26日,突襲聖何塞時,受到美國水面艦艇部隊與軍機襲擊無法航行。後又受到潛艇魚雷襲擊於民都洛島附近沉沒。

建造取消

第四次海軍軍備補充計劃(昭和14年度,「丸四計劃」)中

  • 暫定艦名:128號艦、129艦
  • 此2艘皆為偽裝調整大和級戰艦信濃與111號艦)建造預算而架空出來的計劃,並無實際建造計劃。

戰時建造計劃(昭和16年度,「丸急計劃」)中

  • 暫定艦名: 348號艦、349號艦、350號艦、351號艦、352號艦、353號艦、354號艦、355號艦
  • 預定艦名: 妙風(たえかぜ/たへかぜ)、清風(きよかぜ)、村風(むらかぜ)、里風(さとかぜ)、
    山霧(やまぎり)、海霧(うみぎり)、谷霧(たにぎり)、川霧(かわぎり/かはぎり

第五次海軍軍備補充計劃修改案(昭和17年度,「改丸五計劃」)中

  • 暫定艦名: 5041號艦、5042號艦、5043號艦、5044號艦、5045號艦、5046號艦、5047號艦、5048號艦
  • 預定艦名: 山雨(やまさめ)、秋雨(あきさめ)、夏雨(なつさめ)、早雨(はやさめ)、
    高潮(たかしお/たかしほ)、秋潮(あきしお/あきしほ)、春潮(はるしお/はるしほ)、若潮(わかしお/わかしほ
Remove ads

驅逐隊編制變遷

注釋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