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外團體同質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外團體同質性是指外團體成員比內團體成員更類似的感覺,例如「他們都很像,而我們很多元」。[1]感知者傾向於根據成員的核心趨勢或典型屬性來形成對團體成員多樣性或變化程度的印象。因此,外團體的刻板印象判斷被高估,造成刻板印象被過度概括。[2]術語「外團體同質性效應」、「外團體同質性偏差」或「相對外團體同質性」通常與「外團體同質性」不同,應該予以區別,[3]後者指的是客觀上的外團體低變異性,與內團體的觀點無關。
外團體同質性效應有時稱為「外團體同質性偏差」。該叫法暗示社會心理學領域中存在更廣泛的元理論爭議。爭論的焦點是對內團體和外團體同質性的強化認知的有效性,其中一些研究人員將同質效應視為認知偏誤的例子,而另一些研究人員則將這種效應視為正常且通常是適應性社會認知的例子。[3]
外團體同質性效應是檢驗感知的群體變異性的更大研究領域的一部分。[4]該領域包括團體內同質性效應以及團體外同質性效應,還涉及與團體內/外成員資格無關的感知群體變異性效應,例如與權力、群體的狀態和規模相關的效應。研究者在政治、種族、年齡和性別等等各種不同的社會群體中都發現了外群體同質效應,[5]並注意到這種效應對刻板印象的影響。[6]
Remove ads
經驗證據
一項研究提供了該現象的一個案例:研究人員要求90名女生聯誼會成員判斷她們自己和另2個團體的內部相似度。結果發現,每個參與者都認為自己的聯誼會成員比其他團體的成員更加不同。[7]
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其他種族的不同個人確實看起來比本種族的成員更相似。在給白人學生看了一些白人和黑人的面孔後,他們能更準確地辨識出看過的白人面孔,卻經常錯認之前並未看過的黑人面孔。而當受試者由黑人組成時,則出現了相反的結果。[8]
參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