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白斑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白斑蝶(學名;Idea leuconoe)又名大帛斑蝶、大胡麻斑蝶(日語:大胡麻斑/オオゴマダラ Ōgomadara)或黑點大白斑蝶,是蛺蝶科斑蝶亞科的物種,分布於琉球群島、臺灣、中南半島南部、馬來半島以及華萊士線以西的海洋東南亞地區。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1年12月10日) |
Remove ads
描述
本種蝶無雌雄二型性,雌雄外觀相近,體型碩大,是臺灣蛺蝶科中體型最大者,展翅約 9~12.5 公分。成蝶體色以白色為主,布有黑斑與線紋,腹部白色,背側中央具一黑褐色縱帶。頭部黑褐,具白點,觸角與口器亦為黑褐色。下唇鬚前伸,外白內黑;胸部黑褐並有白斑,前足跗節癒合呈匕狀,雌蝶則具分節與爪。氣味刷僅雄蝶具備,呈褐色。
翅形方面,前翅略呈三角形,前緣弧形,翅頂鈍圓;後翅呈卵圓或扇形。翅背面白色半透明,內側泛黃,沿前緣有黑褐色帶紋,翅脈布滿黑褐色鱗。翅面具醒目斑紋,前翅中央有之字形帶,後翅中部則為一列斑點。前、後翅外緣各翅室具成對圓形黑邊白窗斑。翅腹面紋路與背面相似,但黑斑更鮮明;緣毛呈黑白相間。[1]
2至5齡蟲體節間具兩圈黑環,體側有紅斑,中後胸與特定腹節側線具黑色肉質突起,顏色鮮明,具警戒作用。蛹為懸垂型,金黃色且表面光滑,在陽光下閃亮,也是警戒色之一。
雄蝶具有發達的毛筆器為其特徵成蝶全年可見,繁殖方面為一年多代。
Remove ads
分佈
棲地
棲息於海岸林地,一年多代,飛行緩慢且常訪花。成蟲藉由攝食有毒植物累積毒素,具防禦作用,遇敵時會裝死,伺機飛走。被捕時會釋放異味。幼蟲取食夾竹桃科(或蘿藦科)植物爬森藤,成蟲壽命約 1~2 個月。
大白斑蝶飛行緩慢(所以也被稱作大笨蝶),常在空中乘氣流滑翔旋轉。因為幼蟲會吃羅布麻的葉子而在體內累積毒素,化蛹成蝶後有些蜘蛛因討厭氣味而不吃牠,故有個稱號叫「幸運蝶」。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