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禹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禹陵map
Remove ads

大禹陵,是夏朝開國國君大禹的紀念陵墓,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東南8公里禹陵鄉禹陵村,大禹墓在會稽山下,坐東朝西[1][2][3]

快速預覽 大禹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Thumb
1930年代

歷史

禹祠是各地大禹後裔追認、祭拜先祖的場所,其始建時間可追溯至夏朝[1]。大禹葬於會稽山後,其子(夏朝第二任君主)在此立禹祠,並於每年春秋兩季派人前來祭禹[1]

禹廟在禹陵的東北面,坐北朝南,為宮殿式建築群,始建於南朝梁初年[1][2]。享殿是禹陵的主體建築之一,為後人供奉大禹神位、祭祀獻饗之處,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到清朝末年已完全損毀,現存建築於2007年11月開工重建,至2008年完工[1]

大禹陵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嚴重破壞,大禹的塑像、大禹廟被拆毀砸爛,大禹塑像頭顱齊頸部截斷,被放在平板車上遊街示眾[3][4][5][6][7][8]。禹廟在時任浙江省革委會副主任、魯迅胞弟周建人的干預下免於毀滅,1976年起開始重修[3][5]。1976年至1981年,地方政府對大禹陵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三次大修,因大部分專案集中在1979年,故稱「1979年第三次大修」[3]

改革開放後,1981年4月13日,大禹陵被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4月大禹陵文物保護所正式成立[3]

Remove ads

結構

前為禹池,面對亭山。墓建有碑亭,內立「大禹陵」三字石碑。附近有禹廟,分午門、祭廳、正殿三進。內立岣嶁碑,碑文77字,但由於碑上的字體奇特形如蝌蚪,完全有別於禹時代黃河文明所普遍採用的甲骨文鐘鼎文,故而也有一些學者對此一結論提出質疑,認為此碑並非禹王之碑,真正的禹陵也應當地處於長江甚至淮河之北的黃河流域尤其是黃河中下遊河段的某一處經常性泛濫的水域,而非遠在長江文明地帶的今浙江紹興市內。禹廟東有窆石亭,內立圓錐狀窆石一塊,高2米,上有圓孔。[1][2]

圖集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