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英雄天團
2014年由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製作的電腦動畫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英雄天團》(英語:Big Hero 6,直譯「六大英雄」[2]),是一部2014年上映的美國3D電腦動畫超級英雄喜劇電影,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得主。由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製作、華特迪士尼影業發行。以漫威漫畫的同名超級英雄漫畫為藍本[3],由唐·霍爾與克里斯·威廉斯執導,是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系列第54部作品。《大英雄天團》是第一部以漫威漫畫角色為主的動畫電影,其母公司漫威娛樂於2009年由華特迪士尼公司收購[4]。本電影為2014年最賣座的動畫電影,直至2015年3月15日全球票房總值達6.57億美元[5]。
電影於2014年10月23日在東京國際影展首映,2014年10月31日在阿布達比影展以3D上映。2014年11月7日於全美上映。除中國大陸囿於引進電影配額外,在正片前加映6分鐘短片《美味盛宴》[6][7][8][9]。電影發行後獲得普遍好評,口碑與票房雙贏,影評家對電影的動畫、動作序列、節奏、娛樂價值、核心和情感張力表示讚賞。
Remove ads
劇情介紹
《大英雄天團》改編自漫威於1998年出版的同名漫畫。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構的未來混合大都市「舊京山」[註 1],14歲發明天才少年濱田廣的最新發明「微型機器人」,竟然令他捲入足以摧毀舊京山的巨大陰謀!孤立無援,阿廣只能藉助一班另類勢力,由宅宅實驗室裡四個哥哥的朋友包括芥末無薑、化學天才哈妮蕾夢、單車信差神行蛋葆、宅男漫畫迷費吉拉及醫護機器人杯麵。阿廣為朋友和自己配上了高科技超級裝備,6人組成了能力非凡的「大英雄天團」。
阿廣在同為發明家的哥哥濱田正去世之後,與哥哥生前發明的醫療用機器人-杯麵成了好朋友。然而,他發現哥哥當時的死因並不單純,為了阻止黑暗勢力,阿廣與機器人杯麵,連同幾位富有正義感的夥伴們組成聯盟,阿廣也運用了他的科技頭腦,為團員們設計一系列的武器配備,共同伸張正義。
角色
阿廣(Hiro)
- 十三歲就唸完高中的天才,專長機器人工學,格鬥程式及武器設計。「大英雄天團」的隊長。被稱為可愛隊長。
杯麵(Baymax)
- 原本是濱田廣的哥哥濱田正所發明的醫療機器人,被阿廣改造為超級英雄。
阿正(Tadashi)
費吉拉(Fred)
- 沉迷漫畫和怪獸的富家宅男,正義感特強。他的死對頭有一本他最喜歡看的書。
蛋葆(Go Go)
芥末(芥末無薑)
- 阿正的同學,壯漢,主修光學工程,有嚴重潔癖,略帶神經質。超級無敵害怕黑。
哈妮蕾夢(Honey Lemon)
- 阿正的同學,化學天才,極富愛心的少女。最喜歡粉色。
勞勃·卡拉漢教授(Robert Callaghan)
- 科技學院的教授,與濱田正消失一事有密切的關係。
- 本作迪士尼反派,甚至偷走了阿廣的微型機器人(為了女兒而報仇)
艾里斯泰·格利(Alistair Krei)
- 頂尖企業家,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科技公司之一。
凱絲(Cass)
- 阿廣和阿正兩兄弟的監護人,非常疼愛兩位侄兒。
艾比蓋兒(Abigail)
- 卡拉漢教授的女兒。
警察(Desk Sergeant)
- 舊京山的警察,不相信阿廣所說的話。
費雷德里克·費雷德里克森三世(Frederick Frederickson III)
- 費吉拉的爸爸,已經退休的超級英雄「驚奇老闆」,本片友情客串。
Remove ads
與原作相異點

電影除了借用日本文化要素,角色的姓名、經歷、特殊能力,以及共同打擊敵人之外,基本上與原作漫畫《大英雄天團》有極大差異,包含角色在內,都被電影進行大幅改編。
2009年迪士尼收購了漫威娛樂,並同時開始尋找漫威漫畫中適合改編為電影的作品,導演唐·霍爾因而從資料庫中找到這部作品[10][11]。不過《大英雄天團》在連載時人氣並不高,連漫威娛樂的工作人員也沒想到這部作品會出線。霍爾第一次知道這部漫畫後,被其標題及日本要素深深吸引[12],與製作人約翰·拉薩特討論後,決定為了符合迪士尼動畫要求進行內容的變更以及劇本的創作。
原作中的團隊成員Sunfire與銀武士,因為著作權為製作《X戰警》的二十世紀福斯所持有,因此無法使用[13]。原作中是6個日本人主角以日本為舞台發生戰鬥,電影版則改成多民族混成的隊伍。包含機器人杯麵,也被從原作中有怪獸樣貌的角色,變身成為白白胖胖、如同「會走路的棉花糖」般的醫療機器人,讓人不禁聯想起龍貓的圓胖身體以及討喜的容貌[2][14]。故事也從本來英雄們利用超能力打擊犯罪,改成成員們各自發揮腦力合作禦敵的形象[15]。
漫畫原著的編劇和繪畫師Duncan Rouleau和Steven T. Seagle,就是後來動畫工作室Man of Action的骨幹成員之二,其代表作就是在卡通頻道著名的Ben 10系列;而Man of Action便負責本電影的人物設計。
Remove ads
修改版本
由於本片有濃厚日本元素,迪士尼在對日關係敏感國家進行修正。例如韓國版本將主角及兄長改名,姓氏「Hamada→Armada」、名字「Hiro→Hero」和「Tadashi→Teddy」;[16]中國大陸起初曾嘗試譯出全名「濱田宏」、「濱田正」[2][17]以及宣傳使用「舊京山」,後定案以暱稱「小宏」,其兄長跟進用「泰迪」(Teddy)表示,上映版本改成「舊金山」[18]。此外,也去除或置換些許畫面的日本相關特色,並將當中出現的日語假名修改為漢字或英文。
花絮
- 在舊京山中高樓群中,出現了《無敵破壞王》和《四眼天雞》的遊戲畫面。
- 片中警察局告示通緝圖,通緝人物為《冰雪奇緣》的漢斯王子、《魔髮奇緣》的製片人;此外,亦出現《雷霆戰狗》的女警察和波特的相片。
- 在費吉拉家的後花園也出現了漢斯王子的雕像,但因杯麵的升級飛拳而被粉碎。
- 按照漫威電影慣例,漫畫原作者史丹·李也客串了本片,而他是費吉拉的爸爸,一位已退休的超級英雄。
- 在主角濱田廣的房間裏也出現了《無敵破壞王》中的破壞王玩具。
- 在費吉拉的房間裏充滿了多個漫威漫畫中的英雄模型,例如Grogg、Doom、黑爪等等,而《超人特攻隊》裏的彈力超少女也出現了。在床上,亦可發現《星際寶貝》中史迪奇的枕頭。
- 片中亦出現了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最愛的A113符號,就在阿廣幫芥末設計手臂盔甲的螢幕上。
- 《大英雄天團》的動畫小組成員超過一百人,比《冰雪奇緣》的小組多十五人。
- 《大英雄天團》中,杯麵的臉部設計(一條線連著兩個圈圈),是導演唐·霍爾到日本旅遊時看到鈴鐺所得到的靈感。而杯麵圓滾滾的氣球身體,則是導演拜訪卡內基美隆大學所研究的軟式乙烯基機器人得到的啟發。在設計杯麵時,動畫設計師研究了現實及電影中的機器人、無尾熊及嬰兒等等,杯麵的動作取材自企鵝寶寶,因為它們有著相近的身體比例。
- 《大英雄天團》是截至目前所有迪士尼動畫中背景角色第二多的(僅次於2018年的《無敵破壞王2:網路大暴走》),迪士尼使用了他們自行研發的"Denizen"軟體創造了六百七十個獨立角色,相比起《冰雪奇緣》的兩百七十個、《無敵破壞王》中的一百八十五個、而《魔髮奇緣》更只有八十個。而這六百七十個獨立角色每個都擁有最高三十二種的衣著搭配,乘以三十二種不同的髮型及膚色,也就是說,《大英雄天團》可創造出多達686080個背景人物在舊京山市來來去去。而迪士尼公司鼓勵員工客串路人角色,《大英雄天團》中約有兩百個背景角色是工作人員客串演出。
- 舊京山市包含了超過八萬棟的建築物、十萬部交通工具、二十萬個街燈及二十五萬棵樹。隧道附近出現《冰雪奇緣》的雪寶。
Remove ads
音樂
《大英雄天團》的主題曲是來自美國朋克樂團打倒男孩的《Immortals》,而另一個主題曲選用在2005年日本發售的《Story》,而且是由原唱者AI改編的英文版。影片配樂由英國編曲人亨利·傑克曼操刀製作,他曾為迪士尼的動畫電影《無敵破壞王》製作編曲。
評價
爛番茄基於178個專業評論持有89%的新鮮度,平均得分7.4[19]。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平均得分7.8(滿分10分),為該網站2014年十大動畫電影片第3名[20]。在Metacritic上根據38篇影評,得分74[21]。《TheWrap》給90分:親切又靈活,令人激動且令人捧腹,影片用一個接近原創的故事將超級英雄電影的娛樂性提升至一個新高度。
《華盛頓郵報》給88分:這是一部看起來很有趣的電影。影片的看點不只是其中的動作戲,更在於其中心角色的內心感情。
榮譽
大英雄天團最終榮獲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23]。
電視影集
2017年11月20日,電視電影《大英雄天團:杯麵回歸》在迪士尼頻道和迪士尼XD並機播出,隨後正式劇集於2018年初率先在英國迪士尼XD、德國迪士尼XD和澳大利亞/紐西蘭迪士尼頻道開播。2018年7月,劇集正式在迪士尼頻道開播。
2020年12月9日,迪士尼在投資者大會上宣佈將推出該作的前傳劇集《杯麵!》並計劃在Disney+上推出。與其他改編自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的劇集不同,該作將直接由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製作而非迪士尼電視動畫公司製作。
票房
直至2015年3月15日全球票房總值達到美金$657,818,612,成為2014年最賣座的動畫電影[24]。
北美方面,首周末獲得5621萬美元名列榜首,高於獲得4751萬的《星際效應》。次周末收3600萬次於喜劇片《阿呆與阿瓜:賤招拆招》列第二。第三周末收2009萬蟬聯亞軍。第四周末收1877萬列第三,四周累計1.67億。
中國大陸方面,首周放映2天收穫8500萬人民幣,打破了迪士尼動畫電影在華上映的首周票房紀錄[25]。第二周獲得1.87億人民幣,成為該周票房冠軍。第三周收1.4億居亞軍。第四周收入7500萬列第四位,最終累計5.27億。
台灣方面,口碑場三天票房為新台幣482萬元[26];正式上映後,首週票房累計至新台幣5900萬元[27];次週票房累計至新台幣8700萬元[28];第三週票房累計至新台幣1.09億元[29];第四週票房累計至新台幣1.25億元[30];第五週票房累計至新台幣1.37億元[31];最終全台票房為新台幣1.49億元[32]。
上一屆: 《碟仙》 |
![]() 第45周 |
下一屆: 《阿呆與阿瓜:賤招拆招》 |
上一屆: 《博物館驚魂夜3》 |
![]() 第1週(1月2日-1月4日) |
下一屆: 《即刻救援3》 |
上一屆: 《賭城風雲2》 |
![]() 第10週(3月2日-3月8日) |
下一屆: 《仙履奇緣》 |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