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營城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營古城,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中河鄉廟灣村,位於固原西長城之外、東距長城約兩公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快速預覽 大營城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概述

始建於宋元時期[1],呈長方形(東南角略彎曲),東西寬400公尺,南北500公尺,高5-12公尺,寬10公尺,夯土14厘公尺,文化層15公尺。除西面外,三面開門。南、北、東開門,南門寬約6公尺,深約10公尺,殘高約5公尺;北門寬約10公尺,進深約6公尺,殘高約5公尺;東門寬約6公尺。南、北門有瓮城,瓮城呈半月形;東西城牆上分布有若干馬面[2]。城牆外四面各有兩道壕溝,東南角沒有壕溝[3]

Thumb
明朝嘉靖年間的固原疆域圖,城鎮左側的「群牧所」即當今的大營城址。《嘉靖固原州志》

該城始建於宋代,時稱養馬城。宋夏定川寨戰鬥中,涇原路副總管葛懷敏率兵到瓦亭寨未遇夏兵,便直驅養馬城,即此得名[3]。元末明初,固原一帶因戰亂,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賜封十四子朱英漢王為肅王,封地甘州,管轄此地。洪武二十九年,設置甘州群牧千戶所[4][5],是明朝固原境內官牧的開始[6]。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設甘州群牧所於今大營城[7][8][9];又稱甘州牧馬所[10]。成化四年,固原土官滿四叛亂,攻擊甘州群牧所所在的大營城,但未能攻破。後項忠馬文升率領部隊最終平定叛亂,史稱固原盜亂[11]。嘉靖五年,巡撫陝西都御史王藎奏設操守官一員,管領本所軍馬[12]。官軍928員名,馬隊490員名,步兵434員[3]。大營城最終在清朝廢棄[13]

現大營城址中,地面散布有明清磚瓦和宋清代的瓷片、陶片。通過大營城採集的大量瓷片整理後,考過學家發現有近似西夏靈武窯胎質的碗,以製作工藝簡單的瓶罐殘片居多。碗中大致有三種,第一種口沿外撇、尖唇,胎較薄,直圈足;有的底心有乳凸圈足不施釉。碗外壁半褐釉在腰部以下,腰部以上及碗裡壁全為灰白釉,型狀如同明朝宣德年間的壓手杯,這是明朝早期碗的特徵;第二種胎稍厚,直口,唇稍圓,施釉方法與第一種相同,圈足根內削一圈凹槽,具明朝中後期特徵;第三種口、底與第二種類似,但掛了滿釉,只足脊無釉,這種特徵從明朝後期沿用到清朝[14]

1950年代,當地村民還在古城內發現了兩口大鐘。鐘上面有銘文,製作精美,屬於大型器物,每口鐘直徑1.5公尺、高2.5公尺。大躍進時期,村民將大鐘砸碎煉鋼。古城周圍有烽火台,西側一座烽火台已被人為毀壞[15]。此遺址為固原地區保護最為完整的古城之一,因此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3]。由於缺乏完整的保護方案,加上村民在古城內墾地播種以及河道取沙、自然侵蝕嚴重。2003年11月4日,被固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2005年9月15日,公布為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古遺址[16]。2013年,大營古城被以「大營城址」之名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18][19]

Remove ads

相關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