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西洋飲料
台灣飲料食品製造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西洋飲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西洋飲料、大飲)是1965年李鴻略成立的飲料製造商,總部位於臺灣新北市三重區,主要生產的商品是果汁類碳酸飲料、瓶裝水等,代表產品為蘋果西打。
歷史
1965年7月24日,大西洋飲料由菲律賓華僑李鴻略在臺灣投資創立,他向美國謝斯尼斯(CosCo)公司取得蘋果西打的商標授權、配方與原料,在台灣設廠;同時邀請香港屈臣氏公司入股,提供工廠生產及管理技術。1966年,京都念慈菴老闆謝兆邦接任大西洋飲料董事長,當時大飲工廠位於今桃園市平鎮區,產品以蘋果西打為主。
1976年,大西洋飲料以交叉持股方式,取得國信食品、旭順食品股權。1979年,李鴻略等原始股東將大西洋飲料、國信食品、旭順食品股權整包出售給蔡辰男的國泰信託,蔡辰男出任大飲董事長。因謝斯尼斯將蘋果西打的商標、配方與原料出售給果是高公司,果是高於1980年與大飲簽訂專屬特許權與授權合約。
1985年,十信案爆發,大西洋飲料及國信、旭順三間公司的股權由鴻源投資取得。
1990年,鴻源機構倒閉,引發鴻源案。鴻源破產管理人推舉周仲綱、張佑群、孫幼英擔任大飲董事代表。
因為果是高於1989年將授權轉移給賴比瑞亞商果是高國際公司,引起授權爭議。大西洋飲料在美國提起訴訟,但敗訴。1990年,果是高國際提出要求終止與大飲的授權合約及收回商標權。1994年,周仲綱、張佑群、孫幼英因為大西洋飲料股權糾紛告上法院。孫幼英經由悅勝投資公司收購原為大飲最大股東的寶亞公司股權,透過三間投資公司收購股權同意書,取得大飲經營權[1]。1995年,孫幼英出資80萬美元向果是高國際取得蘋果西打商標、配方與銷售特許等權利[2]。
大西洋飲料曾承攬國道服務區OT案,包含國道五號石碇服務區、國道一號新營服務區、國道三號關廟服務區(2008年11月起營運)等經營業務。[3]
2013年至2019年8月間,大西洋飲料總經理孫幼英涉嫌使公司「虛偽採購糖原料」,掏空公司資金新台幣1億852萬8,700元。孫掏空大飲的動機,疑為挽救國信食品的財務狀況。[4]
2023年5月,大西洋飲料遭桃園市政府衛生局要求暫停生產蘋果西打,總停產比例高達全公司99%。同年9月初,大飲發布重大訊息,指出將處分不動產籌措資金。[5]
2024年12月12日,大西洋飲料舉辦法人說明會,預計2025年營收全面恢復正常、股票從全額交割股恢復正常交易;法人說明會最後,董事長蘇芸樂大喊「蘋果西打重磅回歸」,呼籲支持本土企業。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