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觀發電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觀發電廠
Remove ads

大觀發電廠,全名為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大觀發電廠,簡稱大觀電廠,位於臺灣南投縣水里鄉,即日月潭西側的水里溪溪谷,是台灣電力公司所轄的水力發電廠,包括「大觀一廠」及「大觀二廠」。

快速預覽 大觀發電廠, 國家/地區 ...
Thumb
日治時期的日月潭第一發電所,現為大觀一廠

大觀一廠原稱「日月潭第一發電所」,啟用時總裝置容量排名全球第二,同時是亞洲最大的發電廠,也是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發電廠;大觀二廠又稱「明湖抽蓄水力發電廠」,於1985年竣工,是台灣第一座抽蓄式水力發電廠[1]

Remove ads

沿革

大觀發電廠原為獨立之慣常式水力發電廠,最早興建於臺灣日治時期,當時名為「日月潭第一發電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民政府來台,時任台電機電處處長孫運璿在日籍技術人員協助下,於1946年10月30日恢復日月潭第一發電所的電力供應。1946年10月,日月潭第一發電所由蔣介石取名為「大觀發電廠」。1985年,為了與甫完工運轉的明湖抽蓄式水力發電廠區別,大觀發電廠改稱為「大觀發電廠一廠」,簡稱「大觀一廠」,而該兩廠之中央行政管理中心沿用原名,即大觀發電廠。

組織架構

Thumb
大觀發電廠 組織架構(原始資料由明潭發電廠提供)

旗下機組

大觀一廠

大觀一廠係一般傳統慣常水力機組,水源來自於日月潭,主要係將日月潭湖水經由長約3公里的地下引水隧道引到水里溪的「日月潭第一發電所」(現今的大觀一廠)上方,再流入五支長592.2公尺的壓力銅管,然後進入廠房,推動五部1923年出廠、外觀像蝸牛狀的橫軸佩爾頓式水輪發電機組,每部機組裝置容量為2萬2千瓩(22MW),總裝置容量為11萬千瓦(110MW),落差達320公尺。發電後的尾水再由引水隧道接往銃櫃調整池,然後流至「日月潭第二發電所」(現今明潭發電廠鉅工分廠)發電。2001年,大觀一廠經中國工程師學會等六大土木、工程科技團體評選為「台灣十大土木史蹟」。

大觀二廠

明湖抽蓄水力發電廠與明潭抽蓄水力發電廠皆係利用日月潭為上池,明湖水庫及明潭水庫則作為下池。明湖抽蓄水利發電廠的進水口位於日月潭西側水社附近,即頭社壩北側,經由兩條直徑7公尺、長度分別為2,380公尺及2,350公尺的引水隧道,穿過中潭公路下方,跨越頭社溪,再以壓力鋼管將水輸送至電廠發電,與水里溪上游山腹內的地下發電廠形成一發電系統[1]。電廠共裝置四部「豎軸法蘭西斯可逆式」抽水/水輪機及電動/發電機,利用上、下池間達309公尺的位能差帶動發電機。當正轉時,可帶動發電機發電,反轉時,則可將下池的庫水抽回至上池蓄存,故可配合電力負載需求,將水力能源配合火力及核能基載發電運作,有效增加尖峰時間之供電量[1]。發電後的尾水,蓄存大觀電廠之下池壩,在配合附載調度將發電完的水抽回上池(日月潭)。

更多資訊 名稱, 發電機組型號 ...
Remove ads

水壩壩體

濁水溪流域

更多資訊 名稱, 動工 ...

日月潭

更多資訊 名稱, 動工 ...

鄰近景點

參見

註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